近幾年,“智能建造”這個新詞逐漸被大眾所熟知。
智能建造專業是2018年由教育部正式批準新設的“新工科”專業。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力推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2022年1月,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將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作為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6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智能建造試點城市2023年度工作情況的通報》。文件顯示,24個試點城市均建立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協調機制,其中17個城市由市政府負責同志牽頭。有99所高校開設智能建造專業或方向,2022年招生3562人,2023年招生5539人。
然而,網絡上近期出現關于智能建造專業的質疑聲,不少人認為其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傳統土木專業。對此,澎湃新聞深入采訪調研多位來自不同高校的智能建造專業在讀大學生,了解高校開設的智能建造專業的實際情況。
新設專業是創新和大膽嘗試
講述者:阿浩,就讀于山東某理工類大學智能建造專業
高考完填報志愿的時候,我覺得專業名字里帶“智能”兩個字的基本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選擇了智能建造專業。親戚們推薦的專業都是法律、醫學、金融方面的,看似大有前途的專業,但我還是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
入學上課后,我發現課程跟土木專業有重合的部分,也有與計算機方面交叉融合的課程,大一學的只是一部分通用基礎理論課程,在大二大三會陸續開設例如智能建造理論、綠色建筑低碳等智能建造方面的專業課程。
在我看來,這個專業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它融合了自動化、大數據、互聯網,以及建筑工程相關的知識,相當于給建筑與土木工程賦能。但從近些年來看的話,這畢竟是一門新開設的專業,由于發展水平有限,可能無法很快達到預期的智能程度與科技水平。
目前在讀生對土木工程學院的不同專業并沒有清楚的認知,不可避免有學校為了吸引招生而簡單改名的可能。但由于招生人數并不多,所以不能將開設智能建造專業當作是學校為了達到招生指標而采取的措施,院校也在不斷改革完善培養方案,這更像是一種創新和大膽嘗試。
老師上課也提到,土木行業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他們的指導建議就是畢業以后進入施工單位,或者讀完研后進入設計院。他們大多數保持樂觀的態度,在學生面前更多的是鼓勵與支持,但同學們也了解到大環境下行業不太景氣,我們還是要綜合考量形成獨立認知,不能空想,也不可消極悲觀,還是要立足當下,實干為要。
我想盡力在這個專業好好學習,不會因為大家不看好土木而考慮盲目轉專業或者跨專業考研,準備未來考取與建筑相關的證書,進一步考研深造。講句實話,專業不存在絕對的優劣,熱門的計算機、電氣也少不了競爭和內卷。人們總是因為自己選擇的道路沒有開滿鮮花,就覺得其他的路更好走一些,其實不如踏踏實實走好當下的路。
在當下就業方面,土木專業和智能建造專業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智能建造是近幾年才開設的新興專業,也聽說一些企業和單位并不認可這一專業,它們更傾向于傳統的土木專業。但我相信,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傳統土木的轉型,智能建造會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的,我還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
教學沒有做到建造與智能更好結合
講述者:子洋,就讀于安徽某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智能建造專業
我就讀的這所大學的智能建造專業是在2022年新設立的。高考完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對這個專業沒有過多的了解,僅僅知道它與土木相關。我姐夫從事土木行業,我當時覺得這個行業能掙錢,再加上我的高考分數也報不了其他更好的專業,“智能”二字又顯得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我填報了這個志愿。
但當我開始系統學習這個專業時,我發現它好像也沒有那么“智能”。我們學的知識主要還是與土木工程專業一脈相承的,并沒有因為是智能建造而偏向計算機,只是加入了一小部分與之相關的課程,學得還很淺顯。而且當我發現未來的就業方向與傳統的土木工程行業幾乎重合時,我開始對這個行業“祛魅”了,漸漸意識到形勢不太樂觀。要是重新選擇,我肯定不會再選這個專業。
傳統建造行業轉型的目的是正向的,但大部分學校并不能夠更好地結合“智造”進行教學轉型。就連我們的老師目前對于這一行業都抱以遲疑的態度,建議我們繼續深造或者轉行。我準備大四跨專業考研,讀與電子信息有關的研究生,因為這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而且我對它很感興趣。
智能建造行業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講述者:小雨,就讀于成都某大學的智能建造專業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可能會選擇熱愛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但現實留給文科專業的機會并不多,家人也告訴我要讀一個比較有前途的專業,因為一直在學校的象牙塔里,我對行業現狀的了解幾乎為零,填報志愿的時候也沒有專業的指導,最終我把目光瞄向了土木工程。
在我慢慢深入到這個行業里去的時候,我發現它的前景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樂觀。我們專業會在大一下學期分流,為了提高競爭力,我選擇了學校新開設的智能建造專業。雖然土木行業的發展不被大家看好,但是我覺得智能建造會向前發展的。
智能建造的課程跟傳統的土木專業還是有差異的,教學各有側重點,智能建造更加緊密地結合了計算機和大數據。我計劃未來進入一家設計公司,做工程前期的設計畫圖工作。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有發展空間的,收入應該也不會太差。
智能化技術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
講述者:小亮,就讀于華東地區某985大學智能建造專業
我并不認為開設智能建造專業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行為。我們專業課程加入了計算機、自動化、經濟與管理等非傳統土木專業的內容,另外測量學等傳統土木專業內容也融入了智能化相關技術,對學生的個人能力提升非常大。
在我看來,開設智能建造專業,一方面是因為當下社會對于土木專業普遍持排斥態度,更換名稱可以幫助學校進行招生;其次,土木專業智能化很有可能是未來的風口,促進土建行業轉型,社會對于此類人才也有較高需求。例如,我們專業總共有22人,有企業專門給我們設立獎學金,并且吸收我們專業學生前往就業的意愿強烈。
過去三年,我學習了鋼結構、混凝土、工程力學等課程,也學習了智能感知網、智能信息技術、智能測繪、傳感器與信息融合等一系列面向未來的課程,比較大程度符合我的預期。課程難且多是事實,而且對于應用和動手能力要求高,但能提高個人能力。
由于智能建造專業比較新,現在看來還沒有特別典型的就業方向。如果我作為一名智能建造學生去求職,應該首選是設計院的研究崗或者專攻智能建造的企業。我現在就在工地實習,專業課程學到的知識會直接應用到實踐中,其中跟土木工程專業相關度在80%以上,跟智能建造的相關度只有60%左右,因為智能化技術在行業中應用仍然在起步階段。
土木行業是國家的支柱行業,現在的表象某種程度上是轉型的陣痛,但我也能感受到變化正在發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對于土木的看法會趨于理性。一方面,現在學校(相關專業)不斷縮招,人才和需求逐漸趨于平衡;另一方面,現有建筑的運維和城市更新將會成為土木行業未來的持續增長點。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近段時間,國內多所高校迎來新一輪專業調整潮。有些學生無意間成了所學專業的“絕版畢業生”,有些則成為新增專業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此輪調整中,“智能+傳統工科”成為新設專業的典型模式,催生了數字經濟、......
9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根據公示統計,2024年度擬新增專業535個,涉及353所高校。從申報的專業類型來看,2024年度共申報176種專業。其中,......
9月2日,信陽師范大學教務處發布《關于2024年度擬申報、撤銷專業的公示》。公示內容如下: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教高函〔......
海南大學新增生物育種科學專業,北京科技大學新增材料智能技術專業,哈爾濱體育學院新增冰雪舞蹈表演專業……高校專業調整備受各界關注。今年,24種新專業正式納入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引發熱議。......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教務處發布《關于公示2024年度擬撤銷本科專業的通知》,擬撤銷應用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13個本科專業。通知內容如下: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陸續發布公告,對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學發布相關公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計99個。高校為何批量撤銷專業?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銷專業的情況及其背......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陸續發布公告,對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學發布相關公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計99個。高校為何批量撤銷專業?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銷專業的情況及其背......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陸續發布公告,對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學發布相關公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計99個。高校為何批量撤銷專業?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銷專業的情況及其背......
四年前,上海某高校的家政專業“升本(科)”成功,曾引起一番議論。但議論歸議論,國內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總會“力排眾議”。至今,不僅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0余所,最近又有高職院校決定將婚姻類專業和殯......
關于2024年度專業設置與調整結果的公示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經學院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