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2015年生命中心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后廳舉行,15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當前生命科學領域前沿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其他高校的600多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會。
圍繞著生命科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熱點問題,15位生命科學界著名專家與學者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分享了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上午的學術交流會由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清華方面)副主任董晨教授主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Dinshaw Patel教授作了題為“胞質DNA傳感器控制干擾素應答的結構域功能研究”的報告;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obilka教授介紹了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傳導的結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植物中DNA主動去甲基化和抗基因沉默的表觀遺傳機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的Elliot Meyerowitz教授就機械力和化學信號控制植物干細胞微環境的模式建成作了演講。隨后,萊斯大學的Herbert Levine教授作了題為“上皮—間質轉化的遺傳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理論能否指導癌癥生物學”的精彩報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Michael W.Young博士向大家接受了睡眠與晝夜節律的基因調控。耶魯大學干細胞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針對整合基因組的基本組分,介紹了生殖發育中piRNA的多面角色;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熊躍教授針對癌癥代謝發表了他的精彩觀點。
下午的學術交流會由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大方面)學術委員會主任湯超教授主持。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與免疫系系主任Sankar Ghosh教授對LPS耐受的機制與大家進行了交流;賓州大學的Michael Granato教授向大家闡述了斑馬魚簡單決策的遺傳學機理;英國鄧迪大學的Philio Cohen爵士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Wendell Lim教授分別作了題為“靶向激酶的免疫系統疾病治療手段”和“編程和干擾細胞信號網絡”的報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劉鈞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討了探索現有藥物新型藥理活性的空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Kevan Shokat教授闡述了針對藥物傳統靶點的新策略:激酶和GTPases。俄勒岡州立大學的Scott C.Baker教授作了題為“基因組學時代下的鯨和捕鯨業”的報告。
本次研討會由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主辦,來自世界領先水平實驗的嘉賓分別作了高水平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各自領域的前言進展,并與在座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學術交流會結束后,參會師生表現出意猶未盡之感。
本次學術交流會為廣大師生建立了交流學術成果的良好平臺,為北京高校科研人員了解當前各分支學科領域的前言研究進展提供了機會。與此同時,研討會還對過去幾年來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展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總結,并展望生命科學在全球范圍內學科發展趨勢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你知道嗎,我們身邊的植物其實都像精密運行的“智能工廠”,每片葉子的舒展、每個根須的伸長都遵循著復雜的“工作指令”。3月6日,深圳理工大學合成生物學院特任教授祁林林與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Jiíriml團......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像一個神秘的巨人,靜靜地佇立于青山綠水間,不斷釋放著強大的中子束,為我們打開了探索微觀世界的大門,也在諸多領域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散裂中子源借助高性能質子加速器,產生高能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深有感觸。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
當前中國生物醫藥市場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面對資本寒潮、地緣政治、創新藥與各類newmodality激增、出海/NewCo趨勢等多維影響與行業趨勢,行業各方應如何面對這些機遇挑戰與破局?為了促進生......
近日,華蓋資本宣布于2025年3月4日對上海百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賽生物)進行了C輪投資。百賽生物成立于2005年6月7日,是一家專注于為科研客戶提供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領域的......
2025年1月16日,德勤發布的《2024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及明日之星報告》顯示,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以36%的高增長占比首次超越軟件(28%)與硬件(24%),躍居中國高科技產業增速榜首?。根據中研......
摘要:2月19-20日,滬城之約即將交付佳音,BPI2025與您共創煥新!第十屆BPIWEEK2025生物醫藥創新周將于2025年2月19-20日在上海盛大舉辦!大會由商圖信息主辦,為期兩天,特邀10......
1月22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2024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7個知識創新類和3個技術創新類成果入選。它們分別為:衰老的時空編程及干預、新型腸道菌源酶跨界調控代謝性疾病的作用機制與防......
2024年,IVD與生命科學領域產業與資本(私募融資、IPO和兼并重組)的市場表現,比料想的還要“凜冽”。IVD產業層面,集采當道并繼續蔓延,從年初分子項目HPV被納入集采,到年末28省發光集采直接砍......
網上有一段話,暴躁會留在子宮,壓力會留在肩頸,郁悶會留在乳房,委屈會留在腸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任家俊表示,生氣會留在甲狀腺里。《生命時報》綜合多位專家觀點,解析情緒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