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日前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47萬新發宮頸癌病例,其中中國約占28%。大量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的致病病毒,HPV16/18型的風險最高,可導致70%~85%的宮頸癌病例,高危型HPV持續性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發生的元兇。
美國陰道鏡檢查與宮頸病理學會(ASCCP)日前發布的2013年新版宮頸癌篩查指南強調,要對細胞學陰性、HPV陽性的30歲以上女性進行HPV16/18基因分型檢測,以便及時發現細胞學正常結果中存在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這一癌前病變高危人群,以及對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細胞人群加強隨訪觀察。
一項有47208名女性參與、持續5年的美國最大型宮頸癌篩查臨床研究ATHENA發現:在細胞學漏診的高危CIN中,有1/3為HPV16和/或HPV18陽性;細胞學陰性但HPV16或HPV18陽性的女性,發生CIN2 以上病變的風險分別為13.6%和7%。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郎景和認為,HPV16/18基因分型可更好地對宮頸癌風險進行分層管理,在臨床決策、CIN患者治療及術后隨訪中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上海市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公示鏈接:http://svc.stcsm.sh.gov.cn/public/guide......
5月26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2025年度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項目申報指引》。該項目面向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場景,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環節,形......
4月30日,神舟十九號飛船攜空間站第八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返回地球。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雷曉華研究員團隊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人多能干細......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細胞生物學研究。從高分辨率成像到細胞行為動態分析,AI技術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的精度與效率,同時隨著AI與生物學、醫學等學科的深度融合,其在細胞研究中的應用正不斷突破邊界,......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5〕5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
描述疾病相關細胞的空間分布對于理解疾病病理學至關重要。近日,西湖大學楊劍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Spatiallyresolvedmappingofcellsassociatedwithhum......
灣區再添"國之重器"3月25日,總投資逾30億元的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將......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9屆會議于2025年3月1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朱蘭教授作為中國代表團唯一醫生代表參會,受邀參加3月11日舉辦的“技術變革與婦女賦權”邊會并發言,......
日本大阪大學團隊發現,接頭蛋白復合物2α1亞基(AP2A1)能讓細胞在年輕和衰老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這意味著在逆轉細胞衰老研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相關論文發表于近期《細胞信號》雜志。隨著年齡增長,衰老......
當小鼠攝入足夠食物時,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告訴它們停止進食——人類可能也有同樣的細胞,所以我們有朝一日可能會操縱這些細胞來幫助治療肥胖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我們試圖解答的主要問題是大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