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24 12:02 原文鏈接: 2020治污力度不減藍天保衛戰即將收官

      十九大以來尤其是進入2019年,我國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七大標志性重大戰役,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水源地保護、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等重大戰役的關鍵之年,相關法律法規將加速落地,治理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同時,財政支持力度將繼續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將大力推進。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2019年伊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打破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長期以來無法可依的局面,為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提供了法治保障。據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介紹,目前,北京等14省(區、市)已公布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涉及地塊340塊。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發布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共計一萬余家。

      2019年,也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關鍵一年。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上海、湖北、貴州等沿江11省市范圍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重點開展保護修復行動;全國31個省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工作進一步向縣級縱深推進……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打贏藍天保衛戰加速攻堅。這一年,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精準聚焦,從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等方面,推進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其中包括組織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考核評估,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進行問責;對空氣質量改善進度緩慢或惡化的地區,每季度開展預警。

      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增強。2019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八個督察組分別對福建、上海等六個省(市),以及中國五礦、中國化工兩家中央企業展開督察,這是環保督察工作首次向央企覆蓋。

      此外,通過不斷深化環評和排污許可體制機制建設,生態環境部逐步構建起“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空間管控基礎的管理新框架,從“放、管、服、治”四個方面,推出20項具體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明顯改善

      組合拳之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水更清。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9年1至10月,全國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5.4%,同比增加2.3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3.2%,同比減少1.9個百分點。一批城市退出了“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行列。全國1170個地下水考核點位連續兩年實現質量極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的年度目標。

      天更藍。2019年1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4%,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3.0%,同比上升18.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

      土更綠。蘇克敬介紹,“十三五”以來,全國關停涉重金屬行業企業1300余家,實施重金屬減排工程900多個,重金屬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實施后,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組織開展了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行動,共排查企業13000多個,確定需整治污染源近2000個。截至目前,已有近700個完成整治,切斷了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取得明顯成效。

      治污工作“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2020年污染防治工作怎么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污染治理要明確目標,把握好節奏,而且力度不減,防止“一刀切”。目前中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正從末端治理為主的第一階段,轉向源頭防控為主的第二階段。未來需要從源頭防控,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區域轉型升級和提高產業技術含量,減少企業污染物的排放。

      生態環境部表示,將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加快制定和修改長江保護、海洋環境保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生態環境監測、排污許可、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除了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也將發揮更大作用。生態環境部提出,將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加快制定健全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稅收、金融、投資等政策。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將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戰役,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大氣、農村環境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項資金比2018年增長近四分之一。同時,發展壯大環保產業。加快重大治理工程項目實施,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12月23日舉行的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會強調,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統籌好明年的環保設施開放工作,務必確保到2020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的比例達到100%。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黨組宣傳部部長呂大鵬代表中國石化承諾,2020年年中所有生產企業環保設施全面開放。


    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部:已累計發布287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11月22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生態環境標準發展五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趙柯司長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生態環境部通過3項生態環境標準+紅外、質譜等8項監測標準

    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廢硫酸利用......

    華測檢測:深耕土壤檢測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華東監督站對石島灣1號機組核島基坑進行驗槽檢查

    近日,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組織檢查組對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1號機組開展了核島基坑負挖驗槽檢查。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具有業主新、工程建設模式新等特點。華東監督站......

    助力新污染物治理,寧夏提前完成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任務

    記者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寧夏在全國率先順利完成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任務。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是新污染物治理的基礎性、底盤性工作,是構建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篩評控”體系的重......

    杭州臨平首個生物多樣性跨區域協作共建基地正式揭牌

    近日,臨平-鶴峰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基地在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正式揭牌成立,今后將致力于生態環境實踐教育新思路、新模式的探索。這是浙江省杭州余杭區臨平區首個成立的生物多樣性跨區域協作共建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

    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和開展排污登記管理工作,推動“十四五”時期工業噪聲依......

    京冀上下游共護一方碧水

    時至初秋,河北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碧波蕩漾,河北赤城白河公園水鳥嬉戲,作為密云水庫上游的兩大支流,潮河與白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市民游客前來休閑。一方碧水,情牽京冀兩地。北京和河北,山同脈,水同源,良......

    關于印發《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究工作細則(試行)》的通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

    通報!7起虛假檢測報告案,工廠安全,電纜安全堪憂!

    為保持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從嚴懲處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省生態環境廳整理了第六批14起涉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未按照規定貯存危險廢物、在線監測設備不正常運行、非法處置危險廢......

  •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