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吹響生物經濟時代號角首彈或射向精準醫療
近日,新華社連發多文聚焦精準醫療,《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一文中提到,中國吹響了進軍“精準醫學”乃至生物經濟時代的號角。無獨有偶,今日新華社文章稱,有關部委、企業和院所已在基因測序儀、質譜儀、分子影像等精準醫學核心設備上做出部署、展開攻關,加強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以期填補核心設備國產化的空白,掌握上游自主權。可見,中國通過一系列政策和科研計劃,推動精準醫療發展,全社會對精準醫療全產業的關注度也正提高。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 推動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今年以來,伴隨中科院、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公布有關重大科研計劃和政策舉措,中國吹響了進軍“精準醫學”乃至生物經濟時代的號角。 進入21世紀,伴隨基因組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測序技術“超摩爾定律”式的發展,人類對生命有了嶄新的認識,2015年,美國提出實施精準醫學計劃,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英、法等國紛紛推出一系列研究計劃。 2016年,中國有關部門加快......閱讀全文
國際生物精準醫學產業園落戶廣西
“國際生物精準醫學產業園落戶廣西新聞發布會”于2月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據介紹,國際生物精準醫學產業園包含國際醫學交流中心、抗衰老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諾貝爾生理與醫療獎獲得者實驗室/中國醫學院士工作站、幸福生活中心區、健康文化創意區六大板塊,以精準基因檢測,精準靶向藥物治療,精準細
對“精準醫學”要精準理解
“精準醫學”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提以來,一直被廣泛推崇,成了醫學未來發展趨勢的代名詞。不過,也是自那時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與它掛鉤,商家更是喜歡炒作這個概念。最近《自然》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分別發表的有關精準醫學評論文章引發了不小的爭論,讓人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到底應如
于軍:從基因組生物學到精準醫學
今年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宣布完成10周年。選擇2003年結束這個計劃是為了紀念美國沃森和英國克里克兩位生物學家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0周年,而沃森博士正是這個宏大計劃早期的實際推動者之一。 科學界往往以重要人物和他們的重要科學發現及技術發明為里程碑。基因組學應屬于分子生物學范疇,其學科的真
于軍:從基因組生物學到精準醫學
今年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宣布完成10周年。選擇2003年結束這個計劃是為了紀念美國沃森和英國克里克兩位生物學家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0周年,而沃森博士正是這個宏大計劃早期的實際推動者之一。 科學界往往以重要人物和他們的重要科學發現及技術發明為里程碑。基因組學應屬于分子生物學范疇,其學科的真
什么是精準醫學?一文看懂精準醫學的“前世今生”
精準醫學的“前世今生”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世界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各行各業都不斷出現新的模式、新的亮點。例如在醫學界,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的模式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治療方案普適化的特點,強調了針對不同患者提出不同治療方案的特性。例如,十年前,哈
精準有道,醫學無涯-|-精準醫學新發展系列在線研討會
精準醫學涵蓋疾病“研究”、“診斷”和“個性化治療”等諸多方面,需借助多維度的先進技術與成果進行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結合臨床病理學特征和大數據,加快科研成果臨床轉化,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個體化用藥與治療。精準醫學作為健康中國2030的計劃中重要規劃方向之一,日益受到重視并吸引越來越多的科研臨床機構和
讓精準醫學更精準——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完美結合
奧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意在大規模測定癌癥病人的全基因組,挖掘癌癥驅動基因,實現個性化精準用藥,解決癌癥對人類的威脅。然而,科學家呼吁:生命活動的實際承擔者、大部分的疾病標志物、絕大多數的藥物治療靶標都是蛋白質,因此,精準醫學離不開蛋白質組。以蛋白質組、代謝組為重點的多組學為基因組提供了更接近表型的
301醫院王成彬:精準醫學、精準檢驗與檢驗精準
精準醫學是指利用患者的遺傳組成和生活環境信息,對患者進行量身定制的醫學治療,以期獲得理想化的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避免副作用。精準醫學是基于人類基因測序、生物醫學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提出來的。這些技術的進步能夠對龐大的遺傳信息進行更快速的解讀,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狀態,
如何利用微生物組來驅動精準醫學的進展?
2016年11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于國際雜志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對微生物組的研究對于未來精準醫學的研究或許非常重要;機體的微生物組是由消化道中細菌、病毒、真菌及
直播預告|江小寧教授講述精準生物醫學超聲
?直播時間:2024年3月29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17270433742852(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科學網微博科學網視頻號北京時間2024年3月29日晚八點,iCANX
首屆雁棲湖醫學高峰論壇聚焦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是一種基于病人“定制”的醫療模式,針對每一個病人個體特征而定制和實施醫療決策。記者在6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市懷柔區政府主辦的首屆雁棲湖醫學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生物醫學的發展進步、大數據分析的進步,使得精準醫學變成了可能。 據悉,近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處
-精準醫療下的醫學變革
2015年,精準醫療站上世界潮頭,一時間市場風起云涌,國內外的醫藥巨頭紛紛搶灘精準醫療。精準醫療大數據、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化正帶來全球健康產業大變革。其產業前景如何?我國如何布局?如何科學看待這個市場? 未來5年基因測序市場年增速將超20% 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
精準醫學掀起“蝴蝶效應”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一項精準醫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會產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呢?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國內成立了首個精準醫學學科二級學科。這個落地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的學
測序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學?
主要應用領域基因測序的一個重要應用是測出生缺陷,包括單基因病、遺傳病、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是目前應用的最多、最成熟的產業。整個腫瘤基因組結構非常復雜,一個腫瘤基因組數據量大約有幾十個G,要完整地測一個腫瘤單細胞,則需要更多工具,數據量也更大。移植配型白血病、骨髓配型,包括基因身份證和整個的器官移植
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項目落地
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由錢其軍教授牽頭申報的“基于修飾型抗體及免疫細胞的精準醫學治療的標準研究”項目,從眾多競爭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資助,這也是本次重點專項中在腫瘤免疫治療專題的唯一立項項目。 該項目主
利用醫學“核彈”-實現精準抗癌
放射性核素能不斷“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線(粒子),成為臨床上擊殺腫瘤細胞的有效武器。 “腫瘤放療過程中利用龐大的設備產生質子、重離子等介質在體外對付腫瘤,花費巨大。如果可以讓放射性藥物定向進入體內,不僅可以做到精準,也會大大降低診療的費用。”近期,香山科學會議第773次學術討論會召開,中國
精準醫學,到底往哪兒瞄準?
精準醫學的第一個推動者,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企業家,而是政治家 – 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同學!所以多少感覺它不夠“精準”還帶著一點政治味道。所謂精準醫學大概指的是精準診斷、精準藥物、以及精準治療方案,其實質跟“個性化醫學”的概念應該是大同小異。今天的醫生看病就是一面看病人,一面看實驗室檢測的結果,然
景杰生物:蛋白質組學驅動精準醫學技術先鋒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于4月14日在重慶盛大開幕,作為國內蛋白質組學技術開發和應用引領者的景杰生物特裝參會,備受行業關注。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景杰生物市場經理鄒文安先生和學術經理王濤博士,他們進一步為我們介紹了公司的特色、本屆帶來的產品,并描繪了公司未來的發展
歐盟擬加速發展生物經濟-發布《生物經濟戰略回顧》
2017年11月16日,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辦“生物經濟政策日”。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7年11月16日,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辦“生物經濟政策日”,發布了《生物經濟戰略回顧》報告,對2012年啟動的生物經濟戰略進行了評估。報告認為,通過實施該戰略,歐洲在成為更具創新活力、更高資源效率的社會方面取得重要
中國吹響生物經濟時代號角-首彈或射向精準醫療
近日,新華社連發多文聚焦精準醫療,《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一文中提到,中國吹響了進軍“精準醫學”乃至生物經濟時代的號角。無獨有偶,今日新華社文章稱,有關部委、企業和院所已在基因測序儀、質譜儀、分子影像等精準醫學核心設備上做出部署、展開攻關,加強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以期填補核心設備
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合作共建單位簽署了《共建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3月 23日,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這標志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區。
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合作共建單位簽署了《共建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3月 23日,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這標志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區。
Biolink:五位專家解讀“精準醫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5年12月1日,第二屆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峰會(Biolink)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生物醫藥的政策土壤、歐美等國生物醫藥的發展狀況、精準醫學、生物醫藥最新研發與生產工藝、資本助力生物醫藥騰飛以及最后的招商項目路演。 兩天的會議,盡管
發展精準醫學,我們面臨哪些難題
從最初需要花費幾十億、上百億美元到如今僅需一千美元就可以得到自己的遺傳密碼,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為渴望知曉自身遺傳密碼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廉價而有效的方式,也為現代精準醫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隨著基因檢測費用的“平民化”和個體化醫療的發展,基因測序是否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
陳潤生:精準醫學剛剛上路
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精準醫學已成為大眾熱詞,但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引導新產業發展,并且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現在它才剛剛上路。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為什么說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呢?我們的創新機遇
腫瘤精準醫學的“先鋒”——靶向藥物
我國醫學在世界上對腫瘤有著最早的記載 :稱之為“瘍病”。認為病因為“邪盛正虛”,所以是以“調節氣血,扶正祛邪”為主導的治療方法。以前西方醫學的發展將腫瘤形成的原因歸為“體液失衡”,所以是以“調節體液,糾正失衡”為主導的治療方法。隨著醫學研究從宏觀的大體研究轉向微觀的鏡下研究,抗癌理念有了實質的轉
搞精準醫學,我國到底行不行?
言及“精準”之前,我國還有多遠的路要走?--美國華裔病理科醫師訪談手記。 “理念行不行,當然行!但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城市、每個人,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近年來,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各類基因檢測公司數量達數百家之多。主流基因測序公司的人類醫學產品大類包括:輔助生殖、產前診斷、新生
精準醫學,我的“命運”我做主?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綜合研究平臺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操作。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治療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在采集受檢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這是基因
“生物銀行”旨在推進中醫藥精準醫學創新科技基礎平臺
\ 銀行是存錢的,“生物銀行”是用來存什么呢?24日,全國首家“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樣本庫分中心”在廣東中醫院揭牌,這是該院攜手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的,旨在共同推進中醫藥精準醫學創新科技基礎平臺。 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駿教授說,生物樣本庫其實就是生物銀行,
精準醫學可優先解決五個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等日前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志上發表《“精準醫學”冷思考》一文,提出中國的精準醫學可優先解決5個方面的問題。他提醒說,“十三五”精準醫學計劃實際是一項臨床防治方案的研發計劃,而不是已經可以應用于臨床的“高級醫術”,因此當前以精準醫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