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李國杰院士:大數據成為信息科技新關注點

    最近,在信息科技領域,繼云計算之后,“大數據”一詞成為媒體爭相追逐的焦點。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科技界應高度關注大數據研究這一新的發展方向,從大數據應用中發現挑戰性的科學問題,推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第四科學范式,促進形成新型交叉學科:網絡數據科學。” 信息社會的變化 “60年前數字計算機使得信息可讀,20年前因特網使得信息可獲得,10年前搜索引擎爬蟲將互聯網變成一個數據庫,現在Google及類似公司處理海量語料庫如同一個人類社會實驗室。”在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4次學術討論會上,李國杰引用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安德森的一段話作為他演講的開場白。 維基百科定義:“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種類多和速度快等特點,涉及互聯網、經濟、生物、醫學、天文、氣象......閱讀全文

    李國杰院士:大數據成為信息科技新關注點

      最近,在信息科技領域,繼云計算之后,“大數據”一詞成為媒體爭相追逐的焦點。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科技界應高度關注大數據研究這一新的發展方向,從大數據應用中發現挑戰性的科學問題,推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第四科學范式,促進形

    李國杰院士談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對科技界來說,今年可謂是一個“規劃年”。  從今年年初開始,“十二五”規劃的起草工作就已全面啟動。與此同時,作為“十二五”規劃編制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也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傳來的消息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厘定為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

    李國杰: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制度設計

    李國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近幾年,我國科技投入成倍增加,但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并沒有成比例地增加。我也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我留學回國后在科研一線工作20多年,切身體會到,“他律”可能比“自律”更重要。  鄧小平同志曾經總結,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

    李國杰:用教育傳遞科學DNA

    李國杰院士接受專訪  69歲的李國杰院士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他的頭銜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等。不過,在他的學生的描述里,他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這是一個“總是對教育親力親為的院士”,一個“很像家長的老師”,一個

    李國杰院士:信息產業急需自主可控的生態環境

       “中國信息產業急需打造自主可控的生態環境。”4月13日,在參加第二屆“龍芯杯”中國開源軟件設計大賽開幕式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一再強調這個觀點。  李國杰認為,如果衡量中國信息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我們的加工能力并不差,不管是手機,還是個人電腦;銷售能力也不弱,聯想公司現在是世

    李國杰院士:大數據時代需要新“元素周期表”

    李國杰  “當前,大數據已成為社會熱潮。這股熱潮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網絡服務公司,各地政府投資大數據的主要目的則是增加GDP,但其實發展大數據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大數據時代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表示,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國家治理的

    李國杰院士:生物醫學大數據時代呼喚計算機結構師

      生物醫學數據已經從PB量級的基因組測序時代進入到多組學融合的EB量級大數據時代。但是,由于生物醫學數據種類繁多、數據分散、內部結構高維復雜,大數據分析比其他領域更困難。目前生物醫學領域雖然數據量增長迅速,但成效并不十分明顯。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國杰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充分發揮

    李國杰院士:科研工作為何效率低下

      “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科研開發除了對個人評職稱和為本單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對整個社會進步真正產生較大的影響?”日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院士在深圳舉行的“2011中國計算機大會”上,痛批低效研究開發,對于大量無用甚至無效的研究,他認為是群體性“糊涂”。  據介紹

    李國杰院士:算力網絡前景光明、挑戰巨大

    信息社會進入智能化新階段,信息基礎設施的主要作用已不是解決連通問題,而是為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充分的分析、判斷和控制能力,因此,計算能力和大數據資源成了新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產力,必須實現基礎設施化。算力和GDP呈正相關的關系,未來“算力指數”可能是比“電力指數”更重要的

    李干杰會見聯合國訓研所總干事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6月25日在京會見了來訪的聯合國訓研所總干事洛普斯先生一行,雙方就進一步開展環境領域內合作事項充分交換了意見。   李干杰首先對洛普斯先生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中國環境保護的總體情況。李干杰說,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并把它當作一項基本國策,采取

    李國杰院士談“曙光一號”研發收獲

    中科院院士李國杰(右)在“曙光一號”誕生20周年活動上  12月23日上午消息,由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曙光公司聯合舉辦的“曙光一號”高性能計算機誕生20周年紀念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回顧了“曙光一號”的誕生過程,并談論了整個研發過程中的收獲。  中國第一臺高性能計算機“曙光

    李國杰院士:要做有用的研究,不要只怪罪環境

      “現在很多人做研究僅僅是從論文到論文,論文中脫離實際的假設越來越多,把權衡取舍當科研,搞一堆的符號嚇唬人……”在日前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舉行的“院士大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發表演講,一再強調要做“有用的研究”,并告誡臺下眾多的中科院研究生,科研環境由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構成,與其只會怪

    李國杰:信息網絡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對科技的迫切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兩個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對經濟總量帶動大、對結構調整貢獻大、對資本創新能力提升作用強的新產業。信息網絡產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業、傳感網、物聯網等)

    李國杰:2010年科研投入七千億-效率低下

      李國杰院士:科研工作為何效率低下? 投入增多難掩精神“缺鈣”  “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科研開發除了對個人評職稱和為本單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對整個社會進步真正產生較大的影響?”日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院士在深圳舉行的“2011中國計算機大會”上,痛批低效研究開發

    李干杰會見聯合國環境署副執行主任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今日在京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穆罕默德一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合作進行了交流。   李干杰首先對穆罕默德一行訪問環境保護部表示歡迎,他說,中國環境保護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合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多年合作已逐步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

    李國杰院士:科學技術首先是生命的保障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緊急救災中,我們感受到衛星電話、遙感遙測、生命探測儀等先進科學技術在危難時機的特殊作用,但幾萬同胞喪失生命、幾十萬鄉親失去家園的慘重損失刺痛了每一個科技人員的心。如果我們有能力提前一天作出地震預報,將挽救多少生命! 我們常說,科技是生產力,落后就要挨打。其實,科學技術首先是生命的保

    李干杰:環境監測數據敢造假,誰干就送“進去”!

      生態環境部希望借助刑法的修改,加大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在本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借助刑法修改的契機,推動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入刑。”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立法工作安排,今年將審議刑法修正案。

    李國杰:“冷思維”與“炒作”不利于新技術發展

      “許多學者和企業人士有一個慣性的思維方式,認為新技術開始發展會很快,其后慢慢趨向于平穩。”日前,在無錫云商城的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說,“新興產業的成長曲線類似一個開口向上發展的拋物線,開始的2~5年發展并不是很快,產業的規模可能低于人們的預期。”   21世紀以來,信息、

    李國杰:計算機技術和產業正處關鍵轉折期

    10月11日,我國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學術會議——中國計算機大會在杭州開幕。本次大會為期兩天,注冊參會者達到1200人,創造了該大會參會人數首次破千的歷史最高紀錄。對此,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

    為何建“超算互聯網”?李國杰院士的解讀和提醒

    今年4月,科技部宣布啟動國家超算互聯網部署工作,十余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悉數“入列”,部署在各大高校院所、城市的超算系統也參與其中。自此之后,“超算互聯網”成為計算圈關注的焦點。為什么要建設超算互聯網?超算互聯網要建成什么樣?圍繞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在相關工作會上發表了一些觀點與看法。李國杰

    李國杰院士:培養青少年成為數字文明的推進者

    人類正在進入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數字文明新時代,青少年的培養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取決于我們對人類文明進化的正確判斷。我們需要從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限性。 網絡中的未成年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保護”。 2021年11月,新華社參與調查了三十多萬

    自主創新癥結何在?李國杰:忽視了共性技術的創新與轉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加強競爭前合作,大力發展產業共性技術 “為什么我國信息領域自主創新的成效還不明顯?為何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值率和利潤率還很低?”?在近日舉行的2007技術轉移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杰作了題為《加強競爭前合作,大力發展產業共性技術》的主題報告,報告

    李干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大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和歷史性貢獻,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了系統闡述,特別是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

    李干杰:兼顧當前長遠-開展綜合研究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課題啟動會今日在京舉行。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合會秘書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李干杰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20年來,國合會以獨特的方式促進

    李干杰: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

      2010生態文明貴陽會議7月30日在貴陽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應邀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的主旨發言。   李干杰在發言中指出,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而綠色發展則與以往“先污染、后治理

    李干杰任生態環境部部長

      根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名,經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投票表決,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任命李干杰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干杰同志簡歷  李干杰,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長沙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1981年9月在清華大學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

    李干杰任環境保護部部長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7日下午經表決,決定任命李干杰為環境保護部部長。  李干杰簡歷:  李干杰,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望城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1981年9月在清華大學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習  1986年7月在清華大學攻讀

    源資信息科技:數據挖掘和通路分析專家

      2010年全國質譜大會暨第三屆世界華人質譜研討會于2010年7月30日~8月1日期間在吉林長春順利召開,源資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此次大會上主要向與會者介紹了高級化學分析軟件(ACD/labs)及系統生物學中的GeneGo軟件,引起了與會專家、參會代表及各大儀器廠商的極大興趣。

    李干杰:完善法規保護生物多樣性

      10月27~29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高級別會議在日本名古屋召開。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部長出席了會議。會議圍繞“實現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的經驗和教訓及對未來的展望”進行了討論。在高級別會議期間,日本政府還舉辦了非正式不限名額部長會議,就談判焦點問題請

    李干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生態文明建設顯著成效,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最新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2018年,

    扫码下载分析测试百科网APP

  •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