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lncRNA介導的淋巴轉移機制的揭秘(一)
文章導讀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取、內容物以及相應功能的精確分子機制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外泌體的研究興趣也是日益增長。2020年2月6日,外泌體領域大牛Raghu Kalluri教授在Science雜志(影響因子41.037)發表了關于外泌體的綜述,該綜述介紹了外泌體的生物發生、異質性、以及細胞間通信過程,同時也分析總結了外泌體在哺乳動物的繁殖和發育、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反應和感染、癌癥以及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應用等領域中的重要價值,激發了該領域的研究熱度。2020年1月2日,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閱讀全文
外泌體lncRNA介導的淋巴轉移機制的揭秘(一)
文章導讀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
外泌體lncRNA介導的淋巴轉移機制的揭秘
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取、
外泌體lncRNA介導的淋巴轉移機制的揭秘
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取、
外泌體lncRNA介導的淋巴轉移機制的揭秘(二)
(5)外泌體LNMAT2上調PROX1的表達有研究報道,PROX1通過調節內皮細胞的分化和轉移,對淋巴管系統發育至關重要。因此作者通過qPCR和WB實驗發現,HLECs中上調LNMAT2能夠促進PROX1的表達;為了探究LNMAT2調控PROX1表達的分子機制,作者進行核質分離PCR,發現LNMAT
一文了解腫瘤轉移與外泌體
腫瘤轉移是癌癥致死的首要原因。長久以來,對腫瘤轉移機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腫瘤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在近年來,由于外泌體被發現可以作為包括腫瘤在內細胞之間信息傳遞的一種新方式,腫瘤轉移研究領域再度變得火熱起來。我所(腫瘤轉移的預警和預防研究所)以謝曉東博士為首的外泌體研究小組一直致力于研究腫瘤轉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
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能機制是如何研究的。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
文章導讀: 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
研究揭秘外泌體在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反應是由肺結構細胞(如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及內皮細胞等)、炎癥細胞(如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T-淋巴細胞等)和炎性介質等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結果。外泌體是納米大小由膜包繞的囊泡,其可通過旁分泌等途徑在細胞間傳遞信息并調節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1
文章導讀: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信號的媒介,直徑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雙分子層,內部具有豐富內含物的小囊泡,其內含物包括miRNA,環狀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發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19)的文章為例,看一看外泌體中LncRNA的功能機制是如何
外泌體LncRNA幫助免疫細胞“叛變”——乳腺癌惡化新機制-2
5.腫瘤缺氧微環境中乳酸在TAM中上調LncRNA通過生信軟件預測LncRNA HISLA基因啟動子區域與轉錄因子PU.1有典型結合位點。接著,借助ChIP qPCR實驗證實兩者是直接結合的。作者又發現LncRNA HISLA在TAM中的表達量遠高于其他巨噬細胞MDM,已有研究表明MDM“策
外泌體決定腫瘤轉移的器官特異性
一項研究表明,腫瘤細胞通過釋放外泌體,使受納器官做好準備,形成轉移灶。 癌細胞通過血液由起源部位傳播擴散到遠處器官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這個過程并不隨機;相反,一些種類的癌癥細胞會通過一系列分子程序,優先尋找特定器官,并在該處筑巢。這種尋找目的地的行為涉及到逃避原發腫瘤的癌細胞(有時也被稱
外泌體與腫瘤細胞轉移及惡化的關聯
腫瘤的形成和惡化過程不僅與腫瘤細胞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還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所構成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例如,從很早開始科學家們就觀察,在很多的腫瘤組織中浸潤著正常的免疫細胞,而臨床認為慢性炎癥會增加產生腫瘤的風險。此外,有報告顯示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等細胞構成的腫瘤微環境,有助于腫瘤細胞的增
神秘的外泌體
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癥的體液活檢技術逐漸壯大。體液活檢,顧名思義,是通過人體的體液(血液、尿液等)檢測診斷疾病的一種技術。由于體液活檢便捷而不失精準,被《麻省理工大學科技評論》評選為"2015十大突破"之一。摩根大通甚至認為癌癥的體液活檢是一個千億美元級的大市場。 體液活檢目前檢測的
外泌體研究深度剖析(一)
一申請國自然沒保障,外泌體來助攻2018年國自然申請馬上就要展開,科研界一年一度的壓軸大戲又要上演。中了國自然,新的一年安安心心搞科研,舒舒服服過大年;沒有中,那可能意味著接下來又是緊衣縮食的一年。在這里云序小編先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師2018新年快樂,開春申請的基金都能中,所有的實驗都成功,想發的文章
2020年自然研究熱點——外泌體研究(三)
??2.分子標志物分子標志物思路案例1外泌體分子標志物的研究是在表達譜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和篩選,并且通過擴大樣本驗證,來確認可以作為標志物的分子。這類研究與臨床應用聯系更緊密,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2019年發表在Molecular Cancer(IF=10.679)上的文章Tumor-ori
外泌體介導EphA2轉移在胰腺癌中傳遞化學抗性
在大多數人類癌癥中,耐藥性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治療中最具挑戰性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特征在于侵襲性強、早期轉移和對治療的高度抗性。患有這種致命性惡性腫瘤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僅為4%。目前,手術切除是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然而,80%-85%的PC
細胞外囊泡(細胞微粒、外泌體)檢測(一)
細胞外囊泡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從細胞膜上脫落或者由細胞分泌的雙層膜結構的囊泡狀小體,直徑從40nm到1000nm不等。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和外泌體(Exosomes, Exs)組成,微囊泡是細胞激活
重大發現:外泌體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細胞間串擾在癌癥進展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然而,這些癌細胞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腫瘤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已被證明是有效的細胞間信號介體。 2021年5月26日,復旦大學欽倫秀及董瓊珠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3.49)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外泌體來自哪里
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 (30-150nm),現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1983年,外泌體首次于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現, 1987年Johnstone將其命名為“exosome”。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于1983年首次被發現,是由于細胞膜內吞形成內體,內體限制膜發生多處凹陷,向內出芽形成微囊泡,從而形成的具有動態亞細胞結構的多囊泡體。大多數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構成外泌體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核酸和脂質。外泌體有多種分泌途徑,對細胞間通信、疾病的傳播及組織修復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外泌體與受
cpe外泌體和普通細胞中外泌體的區別
眾所周知,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外泌體,外泌體是一種小分子成分,應用于護膚品中可以直接進到皮膚內部進行作用,像對皮膚進行修護、將攜帶的營養物質輸送到每一個細胞處、提升內源細胞的huo力等。而cpe外泌體與普通的外泌體區別在于它具有準確發現受損細胞的能力,大大增快了救援細胞的速度,提高解決皮膚衰老問題的效
【Cell】外泌體介導了果蠅的抗病毒適應性免疫
幾十年來,果蠅一直是先天免疫研究的模式動物。在最新一期的Cell雜志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Tassetto教授等人描述了抗病毒RNAi擴散的機制,通過反向轉錄的vDNA環和包含小RNA的外泌體全身傳播,相當于哺乳動物適應性免疫。 多細胞生物體內有效的抗病毒保護依賴于細胞和全身免疫。系統免疫介導
當外泌體遇上環狀RNA(一)
文章導讀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大小為30-200nm的盤狀囊泡,它在人體體液中分布廣 泛。2013年,科學家通過研究外泌體細胞囊泡調控機制獲得諾貝爾獎,這使外泌體開始被廣 泛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外泌體可作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橋梁,在細胞間往來穿梭進行信息傳遞。另外,外泌體與疾病的發生尤其
高效分離外泌體的方法
關于分離外泌體的最佳方法,仍然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在諸多方法中,尺寸排除色譜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因可分離得到高純度和濃縮的樣本,被廣泛用來分離生物液體樣本。SEC可通過離心或重力流進行。在重力流的作用下,一個樣本可以收集到多組分離組分,并可
腫瘤外泌體的作用與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外泌體(exosome)是由大多數類型細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內體(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細胞區室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直徑約30~120nm 的膜囊泡,現特指直徑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體的第一次發現是在將近40
2020年自然研究熱點外泌體研究
一、外泌體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外泌體(exosome)是活細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電鏡下具有非常明顯單層膜結構,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
空間轉錄組測序樣本準備指南
一、外泌體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外泌體(exosome)是活細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電鏡下具有非常明顯單層膜結構,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