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薦文章集合手冊,主要介紹某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新的進展及突出成果。相關特輯內容包括研究論文,評論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領域的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由贊助商贊助,可以免費獲取。
腫瘤發生是一個復雜,且多步驟的過程,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這個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特征,即一個正常的細胞如何癌變,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免疫系統的作用。
癌癥免疫學研究領域已經成為了癌癥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研究也發現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加劇或者抑制癌癥生長。利用這些知識,科學家們正在嘗試通過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研發選擇性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
Cell推出了“Cancer Immunotherapy”特輯,概述了免疫系統以及炎癥前環境如何對癌癥進程產生影響的,并且也為癌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能應用于有效的治療方法提出了新觀點。
B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Impact of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Evolution
Perspective
免疫治療為個體化癌癥治療帶來了許多希望,但這一方法要取得成功,需要考慮到腫瘤的變化過程。兩位學者在一篇綜述中探討了整合腫瘤異質性信息與治療方案發展帶來的挑戰。大家可以從這篇綜述中了解到基因組穩定性如何影響癌癥發展,以及這對于藥物研發意味著什么。
The future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Science雜志推出了癌癥免疫療法專刊,介紹了近期癌癥免疫療法方面的各種進展,尤其指出一種改變游戲規則的癌癥免疫療法也許能用于治療某些患有特定癌癥類型的患者。
在這一專刊中, 有5篇文章提出了目前這一研究領域保持進展所需的要素,Ton Schumacher等人探討了在同期Scienc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來自華盛頓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明了可用個性化疫苗來集結病人的T細胞對抗其癌腫中的特定突變,他們成功的為三位不同黑色素瘤病人定制的一種新型疫苗初步成功的為患者增多了抗癌T細胞的數量。
研究人員首先為這些患者的癌癥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并用質譜分析法來確認由特定突變基因編碼的肽(被稱為新抗原),后者會出現于腫瘤表面。之后他們用樹突細胞作為載體,設計出了以這些患者特異性新抗原作為標靶的疫苗。
這一結果顯示,所有這3種疫苗都增加了能對新抗原做出反應的T細胞數和多樣性。在黑色素瘤病人中的這種增多的T細胞反應,意味著類似的疫苗將來也許可用于激活范圍更加廣泛的T細胞,并用于其它突變,尤其是那些在高突變率癌癥(如肺癌、膀胱癌和結腸直腸癌)中的那些突變。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中的患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的副作用,盡管其長期的健康轉歸仍有待觀察。總之,這些新發現代表了向更為個性化的癌癥免疫療法邁出了一大步。
Central Dogma for Immunotherapy
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法則,那就是決定免疫反應基線的突變和免疫反應基線就是決定免疫增效治療療效的關鍵。正如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一樣,這一法則中也有許多影響因素,如細胞數量抑制,微環境和抗原呈現能力丟失等。但是這個統一的概念能幫助研究人員完善癌癥免疫療法,更有效的滿足個體患者的免疫需求。
此外,癌癥疫苗也是這一研究領域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近期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一項臨床試驗的早期數據表明,一些個體化的黑色素瘤疫苗可用來激起強有力的免疫反應對抗患者腫瘤中的獨特突變。
Modeling putativ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exosome exchange between tumor and immune cells
近期的研究發現癌癥善于利用網絡戰來對抗免疫系統,這項成果研究了癌癥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想看看我們該如何對癌癥發動反攻。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程序來模擬與外來體(exosome)相關的一種特殊的細胞間通訊通道。外來體是含有蛋白質、信使RNA和其他編碼信息片段的小囊泡,癌癥和免疫系統都能夠生成并利用它們來向其他的細胞發送信息。
研究小組證實通過交替循環使用放療或化療及免疫增強療法,有可能能夠迫使癌癥從強勢轉向中間狀態。
模型表明,只需幾輪這樣的治療就可以改變癌癥和免疫系統之間的平衡,幫助免疫系統將癌癥帶至中間狀態。一旦進入到中間狀態,通過幾次短脈沖的免疫增強就可以讓癌癥進一步下落至弱勢狀態。
以anti-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是腫瘤治療領域的革命性進展,但ICB在大多數腫瘤患者和癌癥中的治療效果仍亟待提高。ICB療效受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腫瘤組織內細胞毒......
記者7月1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周挺研究團隊揭示了樹突狀細胞在組織間隙遷移過程中,被腫瘤微環境抑制的新機制。他們還提出利用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恢復樹突狀細胞功能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策略。相關......
有些一次性電子煙和煙彈釋放出的有毒金屬含量,竟然超過了老式電子煙,甚至比傳統香煙還高。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ACS中央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稱,一次性電子煙在一天的使用中釋放的最高......
癌癥是現代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健康細胞相比,癌細胞行為的改變是由蛋白質過度表達引起的。這些蛋白質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存活和遷移等功能,其中一些蛋白質很容易被靶向和抑制,而另一些蛋白質則不易被小分子或抗......
西班牙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DiffInvex的創新計算框架,其可追蹤健康細胞轉變為腫瘤,以及腫瘤在化療過程中的基因進化壓力。DiffInvex被應用于超過11000個樣本,涵蓋了大......
盡管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通常與體細胞突變的積累有關,但大量的表觀基因組改變是腫瘤發生和癌癥易感性的許多方面的基礎,這表明遺傳機制可能不是惡性轉化的唯一驅動因素。然而,是否純粹的非遺傳機制足以啟動腫瘤發生,......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趙海濤主任醫師、楊曉波副主任醫師團隊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證實,對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聯合治療后,再實施手術,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且治療的安全性良好。這一......
2015年,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下稱中信湘雅)成功阻斷一例視網膜母細胞瘤(RB1基因突變)的遺傳傳遞,誕生了我國首個“無癌寶寶”。十年過去,“無癌寶寶”健康狀況如何?這項技術又有哪些新進展?4......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罹患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癥,嬰兒風險增加10倍。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最新研究,每年CT導致的癌癥約占所有癌癥病例的5%。該研究警告,應避免過度......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研究員李漢杰團隊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刷新了過去科學界認為這種“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腦和脊髓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