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Rep:科學家開發出治療白血病的新型靶向療法
近日,來自邁阿密米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可以阻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發展的新型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Cell Reports上。 文章中,研究者Stephen D. Nimer博士表示,AML是一種致死性的血源性癌癥,我們通過研究發現,阻斷一種名為PRMT4的酶類就可以讓白細胞死亡,這項研究為日后開發靶向PRMT4的新型白血病療法提供了一定思路。 在美國大約每年有1.4萬人被診斷為AML,而且病人的五年生存中值低于30%,AML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形成的血細胞不能夠分化成為合適的有功能的細胞。白血病細胞在患者機體會一直保持一種不成熟的狀態,這就延長了其生存期,從而使其散布全身。 Nimer說道,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尋找影響白血病發病過程的酶類,如今我們發現了PRMT4,其是精氨酸甲基轉移酶蛋白家族的一員,其可以在細胞水平上關閉或者開啟基因的表達;這項研究中研......閱讀全文
研究發現白血病細胞也有基因弱點
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癌細胞》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細胞內一對基因對控制病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未來在此基礎上可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種,以骨髓與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細胞異常增生為主要特征,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
研究發現靶向根除白血病干細胞新策略
近日,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閆道廣團隊與中山大學、中國醫科院藥物所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合作,揭示了白血病干細胞能量維持的新機制,并以此為靶點設計出特異靶向殺滅白血病干細胞的小分子先導化合物。該研究于2月19日在線發表于《細胞—通訊》。 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患者體內存在的一群極微量的
研究發現靶向根除白血病干細胞新策略
近日,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閆道廣團隊與中山大學、中國醫科院藥物所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合作,揭示了白血病干細胞能量維持的新機制,并以此為靶點設計出特異靶向殺滅白血病干細胞的小分子先導化合物。該研究于2月19日在線發表于《細胞—通訊》。 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患者體內存在的一群極微量的
研究揭示細胞間通訊如何導致白血病發生
近日,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血液干細胞中的“流氓“通訊如何導致白血病的發生。這一發現為開發阻止該過程的新靶向治療鋪平道路。 當干細胞突變導致它們產生過多的血細胞時,就會發生諸如白血病之類的血液癌癥。對此,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這些突變如何使細胞偏離其正常的相互
治療白血病干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新研究發現與白血病有關的腫瘤干細胞
??????? 英國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同行15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與一種白血病有關的腫瘤干細胞。這類細胞是支撐腫瘤細胞生存和擴散的“罪魁禍首”,識別出它們有助于開發出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腫瘤干細胞理論認為,在腫瘤及癌癥中,總有一小部分細胞像干細胞那樣在促使腫瘤細胞增殖、轉移。近年來,研究
新研究發現-與白血病有關的腫瘤干細胞
英國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同行近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與一種白血病有關的腫瘤干細胞。這類細胞是支撐腫瘤細胞生存和擴散的“罪魁禍首”,識別出它們有助于開發出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腫瘤干細胞理論認為,在腫瘤及癌癥中,總有一小部分細胞像干細胞那樣在促使腫瘤細胞增殖、轉移。近年來,研究人員曾先后發現了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間期-FISH-研究實驗
試劑、試劑盒 DAPI乙醇甲酰胺冰乙酸雜交緩沖液甲醇Nonidet P40 SSC儀器、耗材 蓋玻片BCR ABL 雙色雙融合探針實驗步驟 一、樣品1.用經過培養的并且按照血液惡性腫瘤標準細胞遺傳學程序收獲的骨髓和外周血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2.對于HSH研究來說,用新鮮制備的片子很重要。固定在甲醇和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間期-FISH-研究實驗
? ? ? ? ? ? 試劑、試劑盒 DAPI 乙醇 甲酰胺 冰乙酸 雜交緩沖液 甲醇 Nonidet P40 SSC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間期-FISH-研究實驗
本章的目的是應用熒光原位雜交來研究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 患者的間期核。根據我們的經驗,FISH 用來檢測 BCE/ABL 融合形成的所有形式的費城(Ph) 染色體 FISH 是常規細胞遺傳學研究有價值的輔助手段并且能夠應用于同樣的標本。因為 FISH 可以用來對增殖的腫瘤細胞中期分裂相和非增
造血干細胞調控激素或可干預白血病研究論述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干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雜志)。 促黃體生成素是人類青春
研究發現新活性物質可抑制白血病細胞分裂
德國弗賴堡大學日前發表研究公報,稱發現了一種新的活性物質,可以抑制白血病細胞分裂,而且有望在抗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種被稱為XD14的活性物質可以抑制BET蛋白家族中的幾種蛋白功能。BET蛋白也稱為表觀遺傳識別蛋白,可以識別細胞組蛋白中的表觀遺傳學信息變化,并傳遞激發細胞分裂等的信號。
Leukemia:新研究揭示白血病治療新藥如何殺死癌細胞
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究了一類新型藥物如何能夠有效擊退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在英國每年有超過4000例新發病例。現在CLL是一種可以治愈的癌癥,一類叫做B細胞受體抑制劑的新藥實現了治療方法的革新。 但是這類藥物如何發揮作用,為何如此有效至今仍未得到完全
毛細胞白血病細胞化學檢驗
毛細胞血管漿內含有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5,和其他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不同,該酶不被酒石酸抑制。95%以上的HCL患者酸性磷酸酶酒石酸實驗(TRAP)陽性(也有少數其他慢性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可出現該實驗的陽性)。
細胞小鼠骨髓性白血病細胞
細胞小鼠骨髓性白血病細胞??1)?來源:傳秋生物細胞庫2)?形態:懸浮?淋巴母細胞樣3)?含量:>1x106 個/mL4)?污染:支原體、細菌、酵母和真菌檢測為陰性5)?規格:T25瓶或者1mL凍存管包裝6) 運輸:順豐發貨培養條件:培養基:1640+10%fbs+62 ng/ml M-CSF+0.
單細胞研究在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重要作用
Burroughs Wellcome 基金獎項設立以來一直堅持其宗旨:促進醫學科學家的學術研究,特別是發展資金不足的領域,給予全球最有前途的研究人員大力支持,以開拓未知領域的創新研究。今年,該組織將醫學獎(BWF CAMS)授予了醫生Charles Gawad博士。以表彰他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項目
Nat-Commun:新研究為靶向清除白血病干細胞奠定基礎
白血病是由白血病干細胞引起的,這些干細胞對大多數已知的治療方法都有抵抗力。復發也是由于這種抵抗性造成的。白血病干細胞來自正常的造血干細胞。由于它們關系密切,白血病干細胞和造血干細胞有許多相同的信號轉導途徑。如果要阻止白血病干細胞的增殖,關鍵是要找到只在白血病干細胞中活躍的信號通路,而不是在正常的
白血病藥物研究獲突破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日前在治療白血病藥物研究方面獲得突破。 據介紹,Bcr-Abl小分子抑制劑伊馬替尼已在臨床治療慢粒性白血病等疾病方面獲得巨大成功。但由Bcr-Abl突變誘發的臨床耐藥已成為重要問題。二代藥物尼洛替尼和達沙替尼僅能克服部分基因突變引起的耐藥,而對Bcr-AblT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簡介
急慢性白血病一個重要的病理改變是白血病細胞向體內重要器官,如肝、心、腦、腎、脾等游走浸潤,從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損害。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白血病的病因學已從群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盡管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發生有關,但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方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介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確,但認為費城染色體與該病密切相關,大約有90至95%的病人出現
漿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實驗步驟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也可以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血片內可見大量漿細胞,大于20%或絕對值大于、等于2×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數減少,血沉明顯增快。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內各階段
漿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
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2)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占25%以上。 (3)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4)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確診并指導治療和預后。
漿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也可以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血片內可見大量漿細胞,大于20%或絕對值大于、等于2×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數減少,血沉明顯增快。實驗步驟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多數大于100×109/L,分類中以幼淋巴細胞占優勢,有時幾乎全為幼淋巴細胞,其形態學特點:細胞體積較淋巴細胞略大,直徑為12~14μm,胞質豐富,淺藍色,無顆粒。核/質比率低,胞核圓形或卵圓形。血片中藍細胞較慢淋顯著為少。血小板有不同程度減少。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檢查
A、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癥狀之一,ALL多見。 D、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于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后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
漿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漿細胞成
毛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免疫分型
免疫分型在HCL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起重要作用。1.病理 脾HC浸潤限于紅髓,白髓不受累,且萎縮。HCL時雖然血單核細胞減少,但紅髓內組織細胞仍增多。此外可見特殊的“紅細胞湖”,系由HC圍成的假竇,中間被紅細胞充滿。 肝HC主要浸潤匯管區及肝竇,可見血管瘤樣假竇形成。2.影像學 少數HCL患者骨X線檢
研究發現靶向作用癌癥干細胞或有望根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彼得-麥卡倫癌癥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從根源上靶向作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開發治療惡性難治性血液癌癥的新型療法。圖片來源:Nationa
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批59個白血病患者細胞療法研究
新奧爾良-賓夕法尼亞大學(下簡稱賓大)佩雷爾曼醫學院和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將于今天宣布關于成人和兒童對標準療法反應無效的晚期血癌研究的最新結果,他們的一個臨床試驗實施3年半之后,證明了持續使用基因工程T細胞治療白血病的首次成功。首批接受這個稱為CTL019個體化細胞療法研究的59個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