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反應的預防、診斷和處理(二)
超溶血性輸血反應 雖然這一反應的發生率很低,卻是致命性的溶血反應,通常發生在患有血紅蛋白疾病的患者身上(鐮狀紅細胞病患者輸血時發生率1%至19%),在其他疾病患者身上也可見到。如果患者在輸血后血紅蛋白濃度低于輸血前,就應懷疑發生了過度溶血反應。證據包括直接膽紅素和乳酸脫氫酶升高,結合珠蛋白濃度下降。發生溶血時絕對網織紅細胞計數下降(從基線濃度下降),而恢復時網織紅細胞計數上升,這是最常見的結果。過度溶血輸血反應可以急性發生,也可以延遲發生。急性發生通常在輸注紅細胞7天內發生。輸血后采集樣本血清學檢測可能不會發現新的或額外的紅細胞同種抗體,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可能也是陰性的;而且,輸注抗原交叉相容性血液制品也不能預防這一反應。延遲發生的過度溶血反應通常在輸注紅細胞7天以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呈現陽性,并且在輸血后采集的樣本中可見紅細胞同種抗體。診斷急性過度溶血輸血反應仍面......閱讀全文
輸血反應知多少
輸血治療是現代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在臨床用血異常緊張的現狀下應該嚴格掌握輸血的適應癥和不良反應,嚴格遵守輸血的規章制度。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輸血反應。盡管目前成分輸血已被廣泛采用,輸血反應已明顯減少,但輸血仍非絕對安全。輸血反應是在輸血過程或結束后,因輸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
輸血與輸血反應
(一)輸血1.輸血適應證主要有:①出血;②嚴重貧血;③低蛋白血癥;④嚴重感染;⑤凝血障礙。2.輸血種類與選擇(1)全血輸注: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種血細胞及血漿中各種成分,還有抗凝劑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鮮全血之分。常用保存于(4±2)℃的全血。全血輸注缺點:全血中所含血小板與白細胞引
什么是輸血反應?
輸血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結束后,因輸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建議對有過敏史者在輸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時可口服抗組胺藥或皮質激素;選擇無過敏史的供應者,反復有過敏反應者可選擇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洗滌濃縮血小板,禁用血漿及血漿制品,去除白細胞或微聚物并不能防止過敏反應,因為血
輸血反應的技術特點
輸血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結束后,因輸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建議對有過敏史者在輸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時可口服抗組胺藥或皮質激素;選擇無過敏史的供應者,反復有過敏反應者可選擇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洗滌濃縮血小板,禁用血漿及血漿制品,去除白細胞或微聚物并不能防止過敏反應,因為血漿蛋
臨床輸血之輸血反應
? ?急性免疫性輸血反應一、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可依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和遲發性。一般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呈血管內溶血,而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多呈血管外溶血。??(一)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有發冷發燒、惡心嘔吐、多處疼痛(腰、背、腹、鼠蹊、胸、頭、輸注處)、呼吸
急性輸血反應有哪些?
急性反應發生于輸血過程中或者輸血結束后不久(24小時以內)。根據其嚴重程度以及相應的臨床表現,急性可大致分為三類。 第1類:輕度反應 ? 輕度超敏反應:變態反應、蕁麻疹反應 第2類:中度嚴重反應 ? 中度嚴重過敏反應(嚴重蕁麻疹反應) ? 非溶血性發熱反應: ??? —白細胞
溶血性輸血反應
溶血性輸血反應是指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紅細胞被破壞而發生的輸血相關性溶血。溶血性輸血反應分為急、慢性兩類,兩者的臨床表現有較大差異。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主要表現為高熱、煩躁、惡心、胸痛、腰背痛等,而慢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貧血、輕度黃疸等。輸血前檢查不規則抗體,
必須重視的輸血反應!
輸血作為住院病人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牽涉到較多醫療風險和醫療成本,因此醫務人員必須明確血制品使用方面的危害性。在某些機構中,對于限制輸血的認識逐漸增加,如鼓勵醫護人員考慮使用輸血的替代手段,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輸血。輸血反應是最常見的且與血制品應用有關的不良事件,在每100例輸血反應中
輸血反應及對癥治療
?輸血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結束后,因輸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建議對有過敏史者在輸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時可口服抗組胺藥或皮質激素;選擇無過敏史的供應者,反復有過敏反應者可選擇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洗滌濃縮血小板,禁用血漿及血漿制品,去除白細胞或微聚物并不能防止過敏反應,因為血漿
輸血反應270例臨床觀察
?作者:黎海瀾,焦偉,劉曉芳,王巍華,吳慧敏????【關鍵詞】??輸血;輸血反應;過敏反應 輸血反應是困擾安全、有效輸血的重大問題。為了解輸血反應的發生情況,筆者對我院19303例臨床輸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輸血反應發生的概率、特點和規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5年10
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
? 輸血反應通常是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有以下四種表現:? (1)典型的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患者通常在輸血后30分鐘內發生寒戰、發熱、心慌、胸痛、惡心、氣急、休克等。? (2)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患者多因曾經輸過異型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輸血時因“回憶反應”,體內抗體滴度迅速升高。多由ABO
輸血反應270例臨床觀察
輸血反應是困擾安全、有效輸血的重大問題。為了解輸血反應的發生情況,筆者對我院19303例臨床輸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輸血反應發生的概率、特點和規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5年10月~2006年11月19303例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 1.2? 實驗檢測及試劑?
輸血操作、輸血反應處理流程
一、 輸血反應處理制度?? ? 1、 輸血反應發生原因是一般由于:①血型不合;②血液污染;③熱源性物質;④大量輸血;⑤同種異體蛋白等引起。輸血存在一定風險,臨床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嚴格查對制度。? ? 2、 發生輸血反應,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 3、 立即通知醫生及輸血
臨床出現輸血反應后處理時間
?? 輸血既要求安全(血型不合時會發生輸血反應)又要有效(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后輸入的紅細胞會被破壞)。一百多年以前,動物與人之間輸血,人與人之間隨機輸血,導致三分之一患者因不良反應而死亡,使醫學界越來越重視如何安全輸血。 一、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 輸血反應通常是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有以下四種表現:
輸血反應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與供血質量有關的輸血反應有發熱反應、過敏反應、細菌感染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等。前兩種反應較多見,后兩種反應較嚴重。1.輸血過程中一旦出現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感染性輸血反應,要立即停止輸血。在采取必要急救措施的同時,及時通知血庫,在檢驗科協助下查找原因。其中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多發生在ABO系統血型不合的
急性輸血反應的發生及對策
急性輸血反應的診斷并不簡單, 因為每一種反應的表現和癥狀并非特異性的, 且有些急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可能相同, 如急性溶血和細菌污染。若同時發生幾種輸血反應, 診斷就更加復雜了。為最大限度減少發生輸血反應的風險, 醫務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種急性輸血反應的病因學和病理生理學基礎知識, 而且,
輸血反應的預防及注意事項
輸血是搶救大失血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措施。輸血尤其是輸新鮮血可增加患者抵抗力,糾正患者貧血。現就輸血反應的預防及注意事項做如下報告。 1? 認真鑒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 護士執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對,抽血時逐一對照化驗單及病志的科別、床號、姓名、血型;輸血前重新核對獻血人血型及受血人的姓名、床
臨床出現輸血反應后如何處理?
一、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 ? 輸血反應通常是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有以下四種表現:?? ? (1)典型的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患者通常在輸血后30分鐘內發生寒戰、發熱、心慌、胸痛、惡心、氣急、休克等...?? ? (2)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患者多因曾經輸過異型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輸血時因“回憶反
去除白細胞輸血能降低輸血反應
[摘? 要] 白細胞是人體自然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輸用含有白細胞的血液制品時可產生許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血小板輸注無效、輸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可能傳播細胞相關病毒等。目前能有效地預防此類反應的發生簡單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白細胞濾器去除白細胞的血液制品。 [關鍵詞] 白細胞濾器
輸血反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關于輸血反應的原因主要有:①血型不合;②發熱反應;③過敏反應;④疾病反應;⑤血液被細菌污染等。此外還有心臟負荷過重、枸櫞酸中毒、肝障礙時氨中毒、血栓靜脈炎、空氣栓塞等。不合輸血原因分析:①ABO血型鑒定錯誤:由于只做主側試驗,而且使用全血,因為標準抗體血清不佳而發生鑒定錯誤。交叉配血時因緊急輸血只作
輸血反應的預防、診斷和處理(二)
? ? 超溶血性輸血反應? ? 雖然這一反應的發生率很低,卻是致命性的溶血反應,通常發生在患有血紅蛋白疾病的患者身上(鐮狀紅細胞病患者輸血時發生率1%至19%),在其他疾病患者身上也可見到。如果患者在輸血后血紅蛋白濃度低于輸血前,就應懷疑發生了過度溶血反應。證據包括直接膽紅素和乳酸脫氫酶升高
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
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ˉfusion reaction,FNHTR)是輸血反應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反應。它是指患者在輸血中或輸血后體溫升高≥1℃,并以發熱與寒戰為主要臨床表現,且能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嚴重過敏等原因引起發熱的一類輸血反應。
免疫性輸血反應的初步探討
【摘要】? 輸血引起的輸血反應及并發癥非常常見,而輸血反應的發生與機體的免疫反應密切相關,輸血引起的免疫反應可引起機體發生過敏、發熱,溶血等反應,了解這些反應特別重要,可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其發生。? ?? ?? ? 臨床的輸血反應由于免疫引起的過半。免疫性輸血反應可分為即發性和遲發性兩種 [1] 。即
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
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ˉfusion reaction,FNHTR)是輸血反應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反應。它是指患者在輸血中或輸血后體溫升高≥1℃,并以發熱與寒戰為主要臨床表現,且能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嚴重過敏等原因引起發熱的一類輸血反應。通常
輸血反應的預防、診斷和處理(一)
在本綜述中,我們旨在根據已出版的文章和專家建議,給每一種輸血反應的臨床狀況、以及治療和預防提供一個概要說明,便于大家參考。在附錄中,我們就各種類型輸血反應的診斷、治療和處理原則,以單頁格式給出了詳細的指導,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廣泛更詳盡的說明,便于大家在臨床工作中使用。? ? 我們從美國國家醫療安全
關于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簡介
輸血治療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輸血技術的發展和成分輸血的廣泛應用,臨床上輸血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輸血雖能達到較好的治療目的,但同時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應。輸血技術飛速發展,由于血型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逐漸減少,但非溶血性輸血反應還時有發生,因此還應對非溶血性輸血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對血制
治療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簡介
對輸血后過敏反應的處理:①立即停止輸血,用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剩余的血液不能再輸。②給予患者抗過敏藥物。 對輸血后發熱反應的處理:①立即停止輸血,用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②給予患者阿司匹林。③對高熱患者可物理降溫。
預防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簡介
輸血是有風險的,我們醫務工作者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費,減少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對多次輸血或有輸血反應者應輸注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少白細胞的血小板。有條件的可以做HLA配型或IgA抗體鑒定,選擇與受血者HLA同型的洗滌紅細胞,可減少輸血反應的發生。同時,隨著醫療
輸血反應處理與圍手術期血液保護
一、圍手術期血液保護和節約用血1、兩個80%。一家綜合性醫院的用血約80%用于手術病人,而手術用血的80%是用于手術中。2、節約用血技術:①嚴格掌握輸血指征(不輸營養血)②減少術中出血(外科和麻醉科醫生的共同責任)③開展自體輸血(輸血科負責采集和保存病人血液)④術中出血的回收⑤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漿代用
患者發生輸血反應的預防與處理流程
1、預防1.1認真鑒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護士執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對。1.2以輸同型血為原則。1.3血庫的血存儲不得超過21天,不要加溫,護士取血的過程中不要過度震蕩,造成溶血。1.4為了預防輸血反應,在輸血的前15min內速度要慢,每分鐘約20~30滴,如無輸血反應,可按醫囑進行輸血。一般每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