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院士:用心締造“中國芯”的領軍人
成功研制專門用于SARS病毒檢測的基因芯片;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張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讓耳聾基因篩查列入民生工程,超百萬人因此受益……多年來,博奧生物集團創始人程京帶著他的研發團隊發出了五個系列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項目,應用于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疾病診斷,被美國《財富》雜志評價為“中國第一家進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術公司”,程京也成了中國生物芯片的領軍人。 1998年,身為美國納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學家,程京和他的團隊創建了世界上首個“1平方厘米超微實驗室”,被美國《科學》雜志入選為當年的“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而他卻心系祖國,尋找著回國的契機。1999年3月,36歲的程京作為清華大學第一位“百名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來到清華,在一間窄小的地下室里開始造起了“中國芯”。 努力生產讓百姓用得起的中國芯 2003年,博奧第一臺生物芯片相關產品激光掃描儀問世。就在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時,“非典”爆發了,北京是重災區。作為搞生......閱讀全文
程京院士:守護“中國芯”
這是一枚神奇的芯片——藏有60多萬個基因探針,能預測10大類、近170種疾病。 很多人并不知道,只有手指大小的神奇芯片誕生自一場可怕的疫情——非典。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見證了這枚芯片的誕生,并將它守護至今。 工程專業出身的程京,在英國留學期間就研發完成了一種新型DNA指紋檢測系統,隨后又應聘至
程京院士:用“芯”創造用心服務
“記得與《中國科學報》最早接觸開始于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總裁程京回憶與《中國科學報》的淵源時說。而讓程京記憶深刻的,則是2004年時,《中國科學報》刊登了名為《國產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問世》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博奧生物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承擔的“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研究”項目
程京院士:從疾病診治到健康維護
日前,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醫療健康大數據前沿論壇》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程京以《轉化:從疾病診治到健康維護》為題,進行大會報告。 基因測序的應用 報告的開始,程院士就向大家解釋了什么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就是能對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等進行高通量、快速并行處理和分析的微檢
程京院士:不要忽視耳聾基因篩查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3.5萬的新生兒在出生前就被奪去了聽力,加上遲發性和藥物聾兒,這個數字達到了6萬之多。 “并不是只有耳聾殘疾人才會生育聾兒。臨床數據顯示,90%的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的。 100個聽力正常人中,就有6個人存在耳聾基因缺陷,如果同一類型的耳聾缺陷
程京院士獲選2016年度“北京榜樣”
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承辦的“2016北京榜樣”頒獎典禮在北京電視臺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奧生物集團總裁程京當選2016年度十大“北京榜樣”。清華大學宣傳部部長張佐出席頒獎典禮。 “北京榜樣”大型主題活
程京院士再度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獎
11月26日,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武漢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程京榮獲本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頒獎典禮由獎勵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饒子和主持,此次共有14名科學家獲獎。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是為了紀念國際知名遺傳學家、我
程京院士:用心締造“中國芯”的領軍人
成功研制專門用于SARS病毒檢測的基因芯片;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張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讓耳聾基因篩查列入民生工程,超百萬人因此受益……多年來,博奧生物集團創始人程京帶著他的研發團隊發出了五個系列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項目,應用于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疾病診斷,被美國《財富》雜志評價為“
程京院士:恢復婚檢-加強出生缺陷防控
根據2012年原衛生部《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發布的數據,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為153.23/萬(2011年),出生缺陷的比例為5.6%。在嬰兒死因的構成比里,出生缺陷已由2004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二位,占死因的19.1%。其中,遺傳因素在出生缺陷疾病中的占比高達30%
程京院士:觀念和政策要緊跟技術發展
程京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編者按:目前,國家強調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而由于政策和觀念往往跟不上技術的腳步,導致出臺的很多創新戰略計劃和措施難以盡達初衷。4月15日,在第十屆北京生命科學領域學術年會上的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
程京院士、葛均波院士榮獲首屆轉化醫學杰出貢獻獎
2018年5月18日,2018年度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大會暨首屆轉化醫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總醫院任國荃院長、國家衛健委科教司楊青司長、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陳景元局長致辭,陳賽娟院士、陳
程京院士:為生物醫藥企業解開創新束縛
? 程京 “困境并不是由技術原因造成的。”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在談到生物技術企業發展中遭遇的創新困境時,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困境,在于不創新沒有核心競爭力、創新沒有市場生存力的兩難選擇。” 生物醫藥技術目前已成為制藥業中發展最快、活力最強、技術含量最高的
程京院士:-染色體遺傳病篩查該納入醫保
“從1996年至2012年,在全國醫療資源最好的北京市新生兒出生缺陷率從千分之五攀升到了千分之二十,這還不算流動人口,其他地方的情況可想而知”,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參加北京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首先拋出了一組數字,“在單獨二孩放開以前,我們
程京院士談生物芯片檢測技術:人類健康的偵察兵
邰麗華在《千手觀音》中的精彩表演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人們為這位美麗的舞者是聾啞人而感到惋惜。兩歲時,邰麗華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科技發展到今天,有了生物芯片檢測技術,像她這樣的“一針致聾”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假如邰麗華在剛剛出生時做過基因芯片檢測,得知自己是藥物性
程京院士談生物芯片檢測技術:人類健康的偵察兵
邰麗華在《千手觀音》中的精彩表演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人們為這位美麗的舞者是聾啞人而感到惋惜。兩歲時,邰麗華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科技發展到今天,有了生物芯片檢測技術,像她這樣的“一針致聾”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假如邰麗華在剛剛出生時做過基因芯片檢測,得知自己是藥物性耳聾基因的
程京代表:強化出生缺陷干預力度
程京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強化出生缺陷干預力度兩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數增加,出生缺陷兒的總數相應增加,此外,高齡產婦人數比例增加,高危產婦較多,這些都使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增加。因此,加大干預出生缺陷的力度勢在必行。遺傳因素在出生缺陷疾病中占比高達30%—40%,常見的出生缺陷疾病譬如遺
程京:中國生物芯片探路者
2009年12月2日,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46歲的程京教授當選為院士。當這一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降臨時,他淡定地說:“我一直都想保持低調。” 在百合花飄香的醫學院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剛參加完活動的程京。“昨天剛從成都飛回來,今天不知道你們要拍照,還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生物芯片里的中國心
歸僑院士程京近影 “年輕時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那時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現在自己能用生物科技救人性命,心里的滋味大不一樣。”日前,歸僑程京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在生物科技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象牙塔”中的教授、工程院的院士、商場上的總裁、首屆華僑華人京華獎獲得者…
程京院士:科學化與工程化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千百年來,中醫藥保障了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繁衍壯大。然而,因其治療機理難以用現代醫學理論解釋,中醫在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推廣困難重重。 如今,隨著科技迅猛發展,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中醫藥相結合,“科學化”和“工程化”正在助力中國醫學更好地走向世界。 生物技術挖掘“科學內核”
我國研發出生缺陷檢測芯片-最快明年推出
9月12日,2010全國婦幼保健熱點論壇在廣州舉行。4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欣然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暢談生物芯片的研究進展與前景。他表示,針對廣東“地方病”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檢測芯片,預計明年面世。 一出生就做基因芯片檢測,可預防“一針致聾” 從去年以來,程京已經自主研發了遺傳性耳聾
程京:新冠肺炎的精準治療還需精準診斷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核酸檢測“假陰性”疑云一直未曾散去,湖北省也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疫情當前,如何才能更好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做出精準診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臨床救治過程中應實施精準的醫療,隨著
兩會院士說|程京:盡早開發智能化移動健康檢測車,把健康送下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在中醫藥現代化方面進行了多年的智能診斷和組方嘗試,希望為中醫藥的科學化、工程化、國際化提供有益思路和策略。今年兩會期間,程京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他介
程國棟院士加盟上師大
據上海師范大學新聞網消息,7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先生聘任儀式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程國棟院士、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副校長李曄,校辦、人事處、科技處、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等職能部門領導,以及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高峻、副院長盧松及環地學院教師代表等出席儀式。儀式由副校長李曄主持。 會議開始
記程開甲院士:讓人生無憾
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在旁人看來,程開甲的名字上有著太多厚重的東西。 然而,之于程開甲本人,這一切都只是想讓人生無憾。“以前我與陳芳允經常在一起討論存在
葛均波、程京共享“樹蘭醫學獎”百萬大獎
12月8日,瑞雪紛飛、盛況空前,備受醫學界、科技界及教育界矚目的第五屆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葛均波院士與程京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勵金額50萬人民幣)。牛麗娜、陶凌、頡偉、呂粟、史春夢、許琛琦、張浩、饒燏8位青年才俊摘取“樹蘭醫學青年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
程京代表:建立分子版《本草綱目》,讓世界讀懂中醫
在許多人眼中,中醫頗具神秘色彩,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尤其對于一些疑難雜癥,有人調侃說,西醫可能治不了,但能讓人死得明明白白;中醫或許能治好,卻讓人活得糊里糊涂。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代表正致力于改變這一狀況。 “中西醫最大的區別是:西醫是實驗醫學,要用實驗證據支撐其做法;中
全球首張耳聾基因芯片應用獲新成果
全球首張耳聾基因芯片應用取得新成果,北京等地眾多被檢測出攜帶耳聾基因的新生兒,將可避免“一針致聾”。由清華大學程京院士領銜的生物芯片研究團隊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從待檢測的人身上獲取一點血液,就可以檢測其是否攜帶耳聾基因突變位點。截至目前,北京市由政府提供專項資金,已為39萬
“中國芯”:讓自主知識產權智慧技術防控慢病
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藏有60多萬個基因探針,能預測10大類、近170種疾病……這枚生物芯片研制者,全國人大代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致力于讓“中國芯”服務民眾健康。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工程專業出身的程京,在海外留學、工作的近十年后回到祖國,成為清華大學生命
程耿東院士:我覺得,這是我的責任
程耿東 在世界結構與多學科優化領域,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是一個響當當的組織。自1991年創立以來,該學會已經發展成了擁有國際會員總數1800余人,供相關專家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應用的國際頂級學術機構。 每隔4年,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的執行委員就會選舉一次。2015年,又到了該學會選舉新
北大程和平院士Cell子刊發表重要成果
來自北京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質子觸發了線粒體“超氧炫”(mitoflash)。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Biophysical Journal》雜志上。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的程和平(Heping Cheng)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王顯花(Xia
我國生物芯片技術發展備受矚目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生命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診斷產品日漸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優勢和應用潛力成為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等于6月22日~24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分子診斷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