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葛均波、程京共享“樹蘭醫學獎”百萬大獎

    12月8日,瑞雪紛飛、盛況空前,備受醫學界、科技界及教育界矚目的第五屆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葛均波院士與程京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勵金額50萬人民幣)。牛麗娜、陶凌、頡偉、呂粟、史春夢、許琛琦、張浩、饒燏8位青年才俊摘取“樹蘭醫學青年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院士,樹蘭基金理事長鄭樹森和李蘭娟院士出席本次頒獎大會。 本次盛典院士云集,湯釗猷院士、張伯禮院士、楊勝利院士、沈倍奮院士、王威琪院士、陳肇隆院士、劉志紅院士、尚永豐院士、葛均波院士、程京院士、施一公院士、張英澤院士、夏照帆院士、鄭靜晨院士、顧曉松院士、董家鴻院士、黃璐琦院士、李兆申院士、喬杰院士等23位兩院院士親臨指導。 頒獎大會由李蘭娟院士主持。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黃潔夫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張雁靈會長、中國工程院陳左寧副院長、浙江省人民政府高興夫副省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張宗久局長、中國工程院三局王元晶副......閱讀全文

    葛均波、程京共享“樹蘭醫學獎”百萬大獎

      12月8日,瑞雪紛飛、盛況空前,備受醫學界、科技界及教育界矚目的第五屆樹蘭醫學獎頒獎大會在良渚文化發源地隆重舉行。葛均波院士與程京院士榮獲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勵金額50萬人民幣)。牛麗娜、陶凌、頡偉、呂粟、史春夢、許琛琦、張浩、饒燏8位青年才俊摘取“樹蘭醫學青年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

    程京院士、葛均波院士榮獲首屆轉化醫學杰出貢獻獎

       2018年5月18日,2018年度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大會暨首屆轉化醫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總醫院任國荃院長、國家衛健委科教司楊青司長、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陳景元局長致辭,陳賽娟院士、陳

    葛均波院士團隊ZL成果成功轉化

      今天,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中科院院士、該校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團隊發明ZL“一種瓣膜夾合器”,近日以180萬元入門費+2%銷售提成的價格,獨占許可給蘇州拓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據悉,這是繼今年3月“一種經外周動脈途徑植入的主動脈瓣環系統”成功轉讓給杭州啟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來,葛均波團隊成功轉

    葛均波院士:規范培訓推動學術發展

    CTO技術培訓中心掛牌儀式?4月15日,由葛均波院士發起的冠狀動脈慢性阻塞病變技術培訓中心(以下簡稱CTO培訓中心)成立暨掛牌儀式在中山醫院舉行。旨在通過全新的線上線下技術培訓模式,打破技術壁壘,借助中山醫院的經驗和設備,培養一批能做好CTO復雜病變手術的醫生,將CTO的技術傳

    葛均波:建立合理培養機制,提升醫療人才質量

       作為一名醫療界政協代表和多年扎身于臨床一線近40年的醫生,兩年前,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曾在關于醫學人才培養的提案中,對我國醫學人才的培養表達過擔憂。而這次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他感覺我國醫學教育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尤其是自2015年以來,我國的醫學教育已經逐步走向合

    葛均波委員:必須加強醫學科普教育

      “社會保健、家庭保健、自我保健等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新問題,而我國的醫學科普教育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明顯滯后。”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認為,大力發展醫學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已經是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醫學普及有了更豐富靈活的方式。然而,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普通民

    葛均波院士在上海楊浦成立科普工作站

    做科普,院士是認真的。近日,“葛均波院士科普基地”上海市楊浦區工作站成立。6月30日“葛均波院士科普基地”楊浦工作站揭牌。本文圖片均由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供圖7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葛均波院士科普基地”上海市楊浦工作站于6月30日正式揭牌。未來,該工作站將結合上海市楊

    葛均波院士:介入醫學如何進行“疏、堵、修”

      “介入醫學作為一門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的非直視診療學科,是與內科、外科并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也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且具有微創性、可重復性、定位準確以及并發癥少等諸多優勢。”近日,在第二十七屆中國醫師協會介入心臟病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指出,對于冠心病、缺血腦卒中、外周

    兩會簡訊|葛均波看現代醫療“走出去”

    “醫學‘走出去’亦可促進中外合作。”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近日在上海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  有約40年一線臨床經驗的葛均波表示,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及生活方式轉變,心腦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都急劇增加。  “中國經濟實力、

    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我覺得自己像蕭峰

      創造了多個心臟病領域的“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等重量級“名頭”加身,但葛均波最近一次被公眾廣泛認識,卻是因為在上海飛往美國芝加哥的航班上救治了一位美國乘客。雖然他笑稱這是“赤腳醫生”的活兒,不過,“做個好醫生”本就是他幾十年未變的職業理想。

    葛均波院士研發出可完全降解支架植入術

      近日,葛均波院士率先成功完成了我國首例由國人自主研發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心祥,XinsorbTM)的植入,這標志著我國的支架研發水平已經站在了國際前沿,同時也代表著我國心血管界在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第四次革命”來到。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進入臨床將造福更多的冠心病患者。   葛均波說,科學研究

    葛均波院士:五大措施聚焦科研經費管理

      “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避免或消除這一行為。”對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憤怒、痛心、錯愕。今年在兩會期間,他的一項提案即和加強科研經費科學管理有關。   葛均波說:“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要堅決杜絕經費

    葛均波院士:醫學“走出去”亦可促進中外合作

    “醫學‘走出去’亦可促進中外合作。”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近日在上海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 有約40年一線臨床經驗的葛均波表示,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及生活方式轉變,心腦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都急劇增加。 “中國經濟實

    葛均波委員:建議優化專科醫院建設-提高綜合診療能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68.shtm2011年,《關于專科醫院設置審批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發布,明確專科醫院審批要求,推動了我國專科醫院快速增長。但專科醫院一般是針對某一類疾病或者圍繞某一類人群進行診療和救治的醫院。因此

    葛均波委員:建議加強反式脂肪管控-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70.shtm反式脂肪又稱反式脂肪酸,大部分反式脂肪酸是在經人工氫化處理或者油脂的加工、烹調過程當中產生,常用于制作蛋糕、餅干、炸薯片等食品。反式脂肪對健康有害,2006年《新英格蘭雜志》的研究結果

    葛均波:保留一分天真,那是創新的動力

    又一位蒼生大醫,昨天載入沉甸甸的上海市科技功臣獎名冊。這一次,是世界心血管病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 葛均波長期致力于推動我國重大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革新和成果轉化,創下心臟病領域多個“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他在國際上首創“逆向導絲技術”,攻克了復雜冠

    葛均波:應從根本上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國內大量地方醫學院、中高職學校和民辦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了擴招,招生規模較大。葛均波  “目前,從供求角度分析醫療機構每年招收醫學本專科畢業生的人數,發現輸出端與需求端存在嚴重失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醫學高校在不斷擴招提升數量的同時,未能很好地兼顧

    葛均波委員: 加強卓越醫學工程師培養體系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57.shtm兩年前,美國正式簽署啟動所謂“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將創新轉化的技術壁壘延伸到了生物技術領域。 ???葛均波生物技術轉化,尤其是關系到人民健康的臨床疾病診療領域關鍵技術

    程京院士:守護“中國芯”

      這是一枚神奇的芯片——藏有60多萬個基因探針,能預測10大類、近170種疾病。  很多人并不知道,只有手指大小的神奇芯片誕生自一場可怕的疫情——非典。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見證了這枚芯片的誕生,并將它守護至今。  工程專業出身的程京,在英國留學期間就研發完成了一種新型DNA指紋檢測系統,隨后又應聘至

    鄭樹森李蘭娟院士夫婦發起成立樹蘭基金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夫婦5月25日在杭州宣布,發起和設立“樹蘭基金”,以獎勵和提掖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杰出科技人才。  “樹蘭基金”以發展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將每年一次,評選和獎勵在醫學科研與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

    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院士:重視人工智能醫學應用

      “人工智能不僅屬于科學家或IT領域,它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極大地提高診療效率,對于我國醫學資源稀缺的情況而言,具有戰略價值。  葛均波表示,中國主流醫學界對人工智能的參與比較緩慢。“醫學家的參與能夠讓

    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院士:重視人工智能醫學應用

    “人工智能不僅屬于科學家或IT領域,它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極大地提高診療效率,對于我國醫學資源稀缺的情況而言,具有戰略價值。葛均波表示,中國主流醫學界對人工智能的參與比較緩慢。“醫學家的參與能夠讓人工智能

    葛均波:建議加快創新藥械審評審批-|-兩會談醫學創新

      “在關注醫學創新的過程中,我曾被兩位科學家的遭遇深深觸動,一是浙江大學原副校長褚健,一是清華大學教授付林。”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總發起人、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沒有法律法規做保障,創新是搞不起

    葛均波院士:心血管疾病診斷將達到非常智能的程度

    ·2015年,葛均波等人提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并開始在全國建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把內分泌、心血管疾病、腎臟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疾病等放在一個平臺上。迄今全國已有近500家大型醫院建立了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人工智能和元宇宙能夠將各類信息更好地整合到一個平臺上。葛均波用最新款的AR+VR頭戴式混合現實設

    中山醫院葛均波結構團隊完成世界首個可穿刺封堵器植入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結構團隊成功完成3例該團隊發明的世界首個可穿刺封堵器ReAces植入。據悉,可穿刺封堵器ReAces是葛均波結構團隊繼全球首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器ValveClamp之后發明的第二個走向臨床的全球首創醫療器械。團隊工作照(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程京代表:強化出生缺陷干預力度

    程京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強化出生缺陷干預力度兩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數增加,出生缺陷兒的總數相應增加,此外,高齡產婦人數比例增加,高危產婦較多,這些都使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增加。因此,加大干預出生缺陷的力度勢在必行。遺傳因素在出生缺陷疾病中占比高達30%—40%,常見的出生缺陷疾病譬如遺

    程京院士:不要忽視耳聾基因篩查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有3.5萬的新生兒在出生前就被奪去了聽力,加上遲發性和藥物聾兒,這個數字達到了6萬之多。   “并不是只有耳聾殘疾人才會生育聾兒。臨床數據顯示,90%的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的。 100個聽力正常人中,就有6個人存在耳聾基因缺陷,如果同一類型的耳聾缺陷

    程京院士:用“芯”創造用心服務

      “記得與《中國科學報》最早接觸開始于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總裁程京回憶與《中國科學報》的淵源時說。而讓程京記憶深刻的,則是2004年時,《中國科學報》刊登了名為《國產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問世》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博奧生物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承擔的“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研究”項目

    程京院士:從疾病診治到健康維護

      日前,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醫療健康大數據前沿論壇》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程京以《轉化:從疾病診治到健康維護》為題,進行大會報告。  基因測序的應用  報告的開始,程院士就向大家解釋了什么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就是能對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等進行高通量、快速并行處理和分析的微檢

    程京:中國生物芯片探路者

      2009年12月2日,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46歲的程京教授當選為院士。當這一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降臨時,他淡定地說:“我一直都想保持低調。”   在百合花飄香的醫學院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剛參加完活動的程京。“昨天剛從成都飛回來,今天不知道你們要拍照,還

  •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