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蛟龍號”母船今起航6月將挑戰七千米深海

    “向陽紅09”船將從青島起航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6月,已經休養生息了將近一年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再次蛟龍入海,挑戰7000米的深海極限。 今天(5月28日)上午,蛟龍號的試驗母船“向陽紅09”船將從青島起航,趕赴無錫江陰搭載“蛟龍”。按計劃,搭載“蛟龍”之后,“向陽紅09”船” 6月3號將從江陰起航,6月10號左右抵達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南部海域試驗區,6月底完成7000米級海試,預計7月中旬返回青島。 隨著“向陽紅09”船從青島起航,也揭開了“蛟龍號”遠征的序幕,挑戰7000米深海,“蛟龍號”又將創造一項新的記錄。而在這背后,有著一個頗為神秘的群體:潛航員,他們的任務就是駕駛“蛟龍號”前往深海從事試驗作業。 去年,我國自行研制的“蛟龍號”深潛器曾經成功完成了5000米的深海探底,今年它的目標直指7000米。作為潛航員,28歲的唐嘉陵和30歲的付文韜都先后參與過1000米、3000米及......閱讀全文

    傅文韜:駕“蛟龍”百潛深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01.shtm 傅文韜探海歸來。朱彧攝◎王自堃 本報記者 史詩坐在講臺上,面對臺下眾多青年學子,國家深海基地潛航員傅文韜已經記不清,這是他第幾次講述自己探秘深海的故事了。“十一”假期前夕,

    中國將研制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壯大“蛟龍”家族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劉鄭國今天介紹,中船重工將進一步豐富“蛟龍號”的家族成員,研制適應更淺和更深海域的載人潛水器,以拓展海洋探測區域。   “‘蛟龍號’成功下潛7000多米,使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的海底進行作業的能力。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可以下潛至萬米以上深海的載人潛水

    東海區發現赤潮“向陽紅28”號應急監測

      5月9日,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隊員在東海區執行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任務過程中,在北緯30度50分、東經123度00分的浙江舟山花鳥山以東海域,發現了赤潮,影響面積約470平方公里。船上啟動了赤潮應急監測,并在第一時間上報。  赤潮,是海洋中某一種或某幾種浮游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繁殖或高

    記“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的深潛人生

    2012年6月3日,江陰蘇南國際碼頭。  一聲綿長的汽笛在空中回蕩,承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緩緩駛離碼頭,96名參試人員向岸邊揮手道別。繼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級海試后,這條海洋調查功勛船將奔赴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的南端,向我國首次載人深潛

    中國深海生物資源探測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深海生物資源勘探開發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微生物資源庫規范化建設、深海生物學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22日在廈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大洋協會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率先在中國部署大洋生物資源勘探工作,獲得大量在醫藥、環保、工農業等方面有

    沈陽自動化所參與研制的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試獲成功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制的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7月18日下午,江陰蘇南國際碼頭彩旗招展、鼓樂齊鳴,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制的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歷經52天的3000米級海上試驗后,返航歸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上試驗的成功,

    “蛟龍”的小弟來了-“深海勇士”明年啟用

      “十二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體集成”課題11月30日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被比作“蛟龍”號的“弟弟”。有了7000米級深度的“蛟龍”號,我國為什么還要研制4500米載人潛水器?4500米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哪些創新?未來我國在潛水器研

    太空對接海底深潛-神九與蛟龍填補空白

      航天員慶賀對接成功?????? 6月24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再次形成組合體,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三位試航員走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后手舉國旗揮手致意  6月24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結束7000米級海試第四次下潛試驗,安全返回試驗母

    “蛟龍號”首潛大西洋--創造九天九潛新紀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72.shtm記者近日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獲悉,中國大洋83航次科考隊員正隨“深海一號”船在大西洋進行科考作業。中國大洋83航次是中國載人潛水器首次在大西洋開展下潛作業,也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與

    沈陽自動化所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人員凱旋

      7月17日,參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的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試人員凱旋。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桑子剛、副所長梁波及研究室代表前往沈陽迎接。張艾群、劉開周、郭威、祝普強4位同志受到了英雄般歡迎,他們帶著圓滿完成7000米級海試勝利的喜訊成功歸來。   從6月3日“蛟龍”號江

    蛟龍號創載人深潛記錄-最大下潛深度7020米

      來自“蛟龍”號海試陸基保障中心的最新消息, 6月24日,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最新記錄,首次突破7000米,達7020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歷史記錄,這也是世界同類型的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6月24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

    中科院突破載人深潛聲學和控制系統關鍵技術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具有高速水聲通信(聲學系統)、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控制系統)、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三大國際領先的技術優勢,其中聲學系統、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由中科院相關研究所攻克,為“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礎。   據介紹,聲學系統相當于“蛟龍”號的嘴

    蛟龍號將面向全球華人征集LOGO標識

      今天,“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與“中國蛟龍號科考”雙LOGO全球征集活動在京啟動,即日開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龍號將面向全球華人征集LOGO標識。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主要應用于中國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

    七名蛟龍號潛航員獲得“載人深潛英雄”稱號

      昨天(5月1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載人深潛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當天,中國載人深潛表彰大會舉行,7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航員獲得“載人深潛英雄”稱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團隊獲得“載人深潛英雄集體”稱號。

    “深海勇士”結構無損檢測

      成功完成4500米海上試驗任務的我國國產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三亞接受全面體檢。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委托,江蘇省特檢院無錫分院對“深海勇士”號進行了為期6天的結構無損檢測,為潛水器如期驗收交付和后續科研工作保駕護航。  此次的檢測團隊由無錫分院5名高級檢測人員組成,他們均是該

    蛟龍號沖擊5000米深潛因海況不佳被迫取消

      據中央電視臺消息,因天氣原因,“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原定今日(7月22日)進行的第二次下潛試驗被迫取消。根據預定計劃,“蛟龍號”潛水器今天將下潛沖擊5000米深度。  中國載人深潛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稱,因天氣惡化情況比預計要早,不得不取消原定計劃。劉峰表示,將預計用3天時間,對設備

    “蛟龍號”明年將赴南海開展試驗性應用

      記者日前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了解到,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明年將牽頭組織“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試驗性應用,執行“南海深部科學計劃”。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介紹,預計明年4月底或5月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在南海開展試驗性應用,執行“南海深部科學計劃”,主要是為科學家研究南海的形成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潛成功

    6月17日,工作人員在給“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掛纜。   6月17日16時30分左右,“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標志著“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此航次進行了4個小時水下作業,現場總指揮表示,這次下潛超額完成了預定任務。   據悉,18日,“蛟龍”號

    “蛟龍”號創深潛紀錄入圍國內多家主流媒體2012十大新聞

      年終歲尾,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評選出2012年度十大新聞。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創造載人深潛新紀錄的新聞入圍多家媒體十大新聞。   2012年6月間,我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用工作。”中

    蛟龍完成世界最大深度海底作業-總時長超10小時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昨天進行了7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試驗。在總時長超過10小時的下潛試驗過程中,“蛟龍”號兩次坐底,深度分別達到 6905米和6965米。據央視報道,“蛟龍”號在6965米深度完成的沉積物取樣、定高航行、高清攝影攝像等作業,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深度的海底作業。

    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蛟龍”承載國人探海夢想

      “我等了10多年,終于能坐著中國人自己的潛水器下潛了。在潛水器里說著中國話,看中國字,感覺很好。”時隔一年多,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周懷陽仍難忘懷“圓了多年一個夢”的激動。  2013年6月18日,52歲的周懷陽成為第一位搭乘“蛟龍”號下潛的“乘客”,在即將開展的“蛟龍”號2014—20

    以強大裝備支撐深海科研(科技雜談)

      只有加快發展深海裝備,實現自主創新、集成發展,以強大的裝備來支撐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82歲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這位耄耋老人對于海洋事業和科學探索的熱愛,令人動容。  將汪院士順利送抵海底的“

    胡震領銜“深海勇士”實現自主創新:奮斗是本分

    ? 沒有光,沒有氧氣,也沒有浪濤,對于人類來說,這里仍是神秘之境——千米以下的深海。胡震(見圖,資料照片)領銜研制的“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就是要讓中國人在4500多米的深海海底任意潛游。3月20日,“深海勇士”號潛水器從海南三亞出發,開始在南海執行應用

    “向陽紅10”號赴太平洋海域開展資源環境調查

      記者18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向陽紅10”船從舟山出發執行中國大洋54航次考察任務,赴太平洋海域開展資源環境調查。  本航次經自然資源部批準,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負責總體實施,是統籌落實自然資源部2019年太平洋方向深海資源環境調查任務的重要航次,具有空間跨度大、時間長、任務類型多樣等特點

    “蛟龍”號有望明年帶一到兩名科學家深潛南海

      “蛟龍”號海試結束后,有關它的應用備受關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表示,“蛟龍”號有望明年4月—5月執行南海深部計劃。  南海深部計劃是以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為核心的大型研究計劃,由洋盆形成、沉積響應和生物地球化學三大方面組成。計劃從現代過程和地質記錄入手,解剖南海

    劉峰:蛟龍號獲國家科技獎-奠定大批深海人才基礎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國家海洋局主導的項目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劉峰在國家科技獎講堂發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中國奔向“全海深”科考時代

      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這是中國深海戰略的目標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稱之為“全海深”科考。要實現“全海深”科考目標,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萬米處的地方,叫挑戰者深淵。  近日

    164天,46次下潛大西洋,“蛟龍號”返港!

    5月28日,“深海一號”船攜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抵達青島母港,圓滿完成我國首個大西洋載人深潛科考航次任務。中國大洋83航次自2023年12月17日由青島起航,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開展調查作業,共歷時164天,總航程約5.7萬公里,開展蛟龍號載人深潛作業46次,將我國載人深潛調查由兩洋一海拓展

    扫码下载分析测试百科网APP

  • <noscript id="yywya"><kbd id="yywya"></kbd></noscript>
  •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