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銖等學者獲吳征鎰植物學獎
7月19日,在南京舉行的首屆植物科學前沿學術大會開幕式上,第三屆吳征鎰植物學獎頒獎儀式同期舉行。 在本屆評選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德銖獲杰出貢獻獎,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星耀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焦遠年獲青年創新獎獲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許智宏為李德銖頒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種康為星耀武、焦遠年頒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征鎰是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從事植物科學研究七十余載,為中國植物科學事業的創新發展和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貢獻。 吳征鎰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宏偉介紹,2016年為吳征鎰誕辰100周年,當年吳征鎰科學基金會與中國植物學會共同設立了我國首個植物學專業獎項“吳征鎰植物學獎”,旨在弘揚吳征鎰嚴謹治學、無私奉獻和執著追索的科學精神,獎勵為發展中國植物科學事業出作重要貢獻的植物學科技工作者,激勵植物學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貢獻。 吳征鎰植物學獎每兩年評獎一次......閱讀全文
李德銖等學者獲吳征鎰植物學獎
7月19日,在南京舉行的首屆植物科學前沿學術大會開幕式上,第三屆吳征鎰植物學獎頒獎儀式同期舉行。 在本屆評選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德銖獲杰出貢獻獎,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星耀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焦遠年獲青年創新獎獲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許智宏為李德
吳征鎰植物學獎啟動評審
6月27日,全球首個植物學專業獎項——吳征鎰植物學獎首屆評獎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完成評審。本次評審會議評選出杰出貢獻獎一名,青年創新獎兩名。 吳征鎰植物學獎由中國植物學會和云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于2016年7月12日開展吳征鎰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時聯合設立。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設杰出貢獻獎
“吳征鎰植物學獎”昆明揭牌
7月12日,嘉賓為“吳征鎰植物學獎”揭牌。 7月12日,在紀念吳征鎰先生百年誕辰系列活動上,由中國植物學會、植物醫生護膚品牌、云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三方聯合發起的“吳征鎰植物學”獎正式揭牌。 云南省委宣傳部長趙金、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云南副省長和段琪共同為“吳征鎰植物學獎”揭牌。 吳征鎰從事
全球首個植物學獎“吳征鎰”植物學獎在深圳頒發
全球首個植物學專業獎項—吳征鎰植物學獎,7月25日下午于正在此間舉行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頒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洪德元獲杰出貢獻獎,獎金人民幣50萬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孔宏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高連明分別獲青年創新獎,獎金各人民幣20萬元。 洪德
3人獲獎,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獲獎名單公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205.shtm 2023年度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獲獎名單公示 為弘揚吳征鎰先生嚴謹治學、執著追索和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推進中國植物學事業創新發展,云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和中國植物學會聯合設立
吳征鎰:原本山川-極命草木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人們選擇不一樣的方式懷念他或她。有人哭泣,有人立碑,有人默默無言。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世界用同樣的方式送走他或她。山川無言,湖海濤濤,清風徐徐如舊。 “如果我死去,請在我的墳頭種上一棵樹。”當消亡與綠色放在一起,悲傷似乎可以澆灌樹木。 他是一名世界知名
閔恩澤、吳征鎰獲2007國家最高科技獎
昨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全國共有352個項目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39
植物版《永樂大典》:《植物分典》編撰背后秘密
一個所,一本書。以吳征鎰院士為代表的一群植物研究人員,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為了《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下稱《植物分典》)的完成嘔心瀝血,精誠團結,最終于2017年10月成功將這本書出版發行。日前,《植物分典》編纂工作總結會暨贈書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舉行,專家學者濟濟一
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征鎰-畢生抒寫綠色王國史詩
近日,溢滿溫暖陽光的昆明,91歲高齡的吳征鎰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位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著名的植物分類學、植物區系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權威學者,在從事植物學研究的70年生涯中,為現代植物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為我國的植物
“接棒”老科學家-他破譯植物演化歷史“密碼”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共同奮斗,彩云之南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十年,云南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位從第24位躍升到第18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其中,一大批由科技創新支撐的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持
“吳征鎰曲仲湘生物科學菁英班”簽字儀式
7月1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云南大學“吳征鎰-曲仲湘生物科學菁英班”簽字儀式在云南大學科學館進行,簽字儀式由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段昌群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孫航、昆明動物研究所黨委書記郗建勛、云南大學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本次儀式。云南大學副校長武建國、昆明植物所副所
讓科學精神薪火相傳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科技創新涉及諸多方面,能否培育良好的創新文化是重要基礎。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你會感覺到既無處不在又似乎無聲無息的精神脈絡貫穿于整個科研活動過程中。 薪火相傳的科學精神是昆明分院科研工作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命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式投入運行
是世界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 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11月24日,這一種質資源庫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這一資源庫與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
“我們終于摸清了自己的家底” 走進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標本館,五顏六色的西南地區植物標本旁的一個玻璃櫥窗內,靜靜地躺著幾本圖書,書名是《中國植物志》。 早已泛黃的書頁見證著一段艱辛歷史。 當代中國,沒有哪一部著作能像這套擁有126卷冊、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的《中國植物
野生物種的“銀行”-并非想進就進
目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0955種,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種子8855種,占我國野生植物物種的30%。圖為部分種子燈片。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種植物物種,而在這里,一腳踩下去就有上百個植物物種。 這里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14家!云南省更新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目錄
云南省科技廳關于更新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目錄的通知有關單位: 根據《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國科發獎〔2023〕11號)、《云南省科技廳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通知》要求,經審查,同意將“云南省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納入云南省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勵目錄進行管理。
植物多樣性與資源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云南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17.shtm3月24日-26日,植物多樣性與資源利用學術研討會暨云南省植物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在云南普洱召開。大會開幕式由云南省植物學會秘書長朱衛東主持,普洱學院黨委書記胡國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視察昆明植物所
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一行在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衛星、云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和福生等的陪同下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等熱情接待了陳小婭一行。 李德銖向陳小婭匯報了昆明植物所近年來的工作情況,特別是在研究生培養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方面的發展歷程、最新科研工作的進展
五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王忠誠、孫家棟、師昌緒和王振義小行星命名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出席命名儀式。萬鋼和詹文龍分別向孫家棟、師昌緒本人和吳征鎰、王忠誠、王振義的代表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
湖北神農架資源調查發現大批動植物新種
記者27日從神農架本底資源綜合調查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項目組共采集藻類、大型真菌、苔蘚、維管束植物、動物標本50497份,經過初步對所采標本的鑒定,共發現85個動植物新種、新記錄屬,42個疑似新種正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神農架林區位于湖北西部,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自
這門小而美的學問,太有“愛”了
古裝劇里經常會出現各種植物,《甄嬛傳》里有夾竹桃、合歡,金庸武俠劇中有曼陀羅、斷腸草……這些植物在古代確實存在嗎?現代仍然沿用這樣的名字嗎?它們長什么樣?古人對它們的認識達到了何種程度?它們真能起到劇中所說的各種藥效嗎?普通觀眾看熱鬧,植物考據學家卻能看出其中的門道。他們的工作就是古今對照,揭開植物
預防李德氏綜合征的簡介
有收縮期雜音的患者,應定期觀察雜音的變化,注意是否有二尖瓣閉鎖不全逐漸加重,并應限制體力活動和避免感染,預防心力衰竭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對于有特征性收縮期喀喇音、雜音并伴有進行性菌血癥過程的患者應給予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編纂基本完成
2015年10月30日,《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最后一批文稿送交云南教育出版社,至此,從2007年6開始啟動的編纂工作,歷時八年終于完成。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吳征鎰院士生前任《中華大典·生物學典》主編,昆明植物所為主體承擔單位。《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分《動物分典》和《植物分典》
云南科學技術獎頒發-181個項目獲得獎勵
2013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日前在昆明召開,181個項目(人)獲得獎勵。其中,“基因組多樣性與亞洲人群的演化”及“光損傷性皮膚病防治體系的創建及應用”兩項成果分獲云南省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李德銖獲得杰出貢獻獎。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云南大學
昆明植物所發現又一唇形科新種吳氏香茶菜
香茶菜屬Isodon (Schard. ex Benth.) Spach植物隸屬于唇形科荊芥亞科。該屬植物種類豐富,約100種,廣泛分布于遠東地區至東南亞,我國西南地區是該種的多樣化分布中心,另有2種分布在熱帶非洲地區。該屬植物的應用記載始見于明代朱橚所著《救荒本草》,現今在我國的民間仍有著
傅國涌:為何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多不是這個時代培養的
科技獎得主有如此接近的本土教育背景,并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今天深思的地方,比如我們的整個教育,我們的學術研究環境,是否有利于養成一種以求真理、真知為惟一目標的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獲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是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和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閔恩澤院
關于李德氏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臨床分為兩類: 原發性(特發性)二尖瓣脫垂 約1/3患者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依據,故稱為原發性二尖瓣脫垂(即Barlow綜合征)。其中大部分為散發性(非家族性),少數呈家族性發病,似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繼發性二尖瓣脫垂 繼發性二尖瓣脫垂可能與下述病因有關。 (1)遺傳性結締組織病:Ma
關于李德氏綜合征的體征介紹
伴有體型瘦長和胸廓畸形,如漏斗胸、直背(前后胸徑狹小,正常胸椎后突消失)和脊椎側突等,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偶爾在左側臥位時,心尖的向外搏動可被與收縮中期喀喇音一致的收縮中期突然回縮,形成雙峰狀心尖搏動。 于心尖區內側及胸骨左緣下部鄰近二尖瓣處聞及收縮中期喀喇音及收縮中、晚期雜音。喀喇音音
簡述李德氏綜合征的治療方式
1、內科治療 (1)β受體阻滯藥:常用普萘洛爾(心得安),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①預防減少兒茶酚胺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縮短QT間期。②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及室壁張力,緩解胸痛。③減除焦慮。 (2)抗血小板治療:發生腦缺血時,可給予阿司匹林O.5~1.0g/d治療。 (3)抗生素
關于李德氏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李德氏綜合征患者絕大多數的預后良好,患者可經歷多年而無自覺癥狀,臨床表現可無變化。少數病例可因各種并發癥以致預后不良。Zupprioli等曾對經超聲心動圖檢查證實為李德氏綜合征的316例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隨訪時間(102±32)個月。隨訪期間129例中發生33例嚴重或致死性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