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風險和脫靶效應。近年來,無外源DNA殘留的基因組編輯遞送技術備受關注。盡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遞送策略在小麥等作物中實現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復雜的制備與操作限制了應用。相比之下,mRNA遞送策略具有制備靈活、可大規模生產的優勢,可為基因編輯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2016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基因槍介導的mRNA遞送方法,在T0代小麥中獲得無外源DNA整合的基因敲除突變體。當前,植物中的mRNA遞送系統效率較低,且在精準基因編輯如堿基編輯和引導編輯方面的應用鮮有報道。近日,高彩霞研究組通過優化體外轉錄mRNA(IVT)的翻譯效率與遞送穩定性,開發了新型基因槍介導的mRNA遞送系統v2_TMV/DEN2,提高了植物基因編輯效率,并在植物中實現了高效的C-to-T和A-to-G堿基編輯。
該研究系統性優化了體外轉錄RNA(IVT)的翻譯效率與遞送穩定性。研究發現,煙草花葉病毒(TMV) 5'UTR與120nt poly(A)尾可使IVT mRNA在原生質體中的翻譯效率提升12.9倍,在水稻懸浮細胞中的編輯效率提高1.9倍。進一步,研究引入登革熱病毒(DEN2)5'UTR序列,采用魚精蛋白包被技術,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并構建了新型mRNA遞送系統v2_TMV/DEN2。與廣泛使用的質粒形式的遞送方式相比,v2_TMV/DEN2在T0代水稻和小麥中的編輯效率平均提高了4.3倍和3.5倍。研究對T0代水稻突變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發現,v2_TMV/DEN2獲得的突變體均無外源DNA片段整合。
2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良種工程)等的支持。
新型mRNA遞送系統v2_TMV/DEN2可在水稻和小麥中高效實現多種編輯形式
東南亞人群基因組計劃概念圖。受訪者供圖東南亞是全球最重要的人類演化區域之一。該地區人群擁有極高的遺傳多樣性,但基因組學研究卻長期缺失,制約了人類環境適應性進化與疾病遺傳機制的深度解析,因而被稱為全球人......
大約80%的植物病毒依賴媒介昆蟲進行傳播,媒介昆蟲體內的病毒穩態依賴于病毒載量與昆蟲免疫系統之間的動態平衡,從而確保蟲媒的生存和病毒的高效傳播。小RNA介導的RNA干擾(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以下簡稱油料所)油料基因工程與轉基因安全評價創新團隊發布了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高質量基因組數據,明確該害蟲含10條染色體和11687個蛋白編碼基因,為研發害蟲綠色防......
經過20多年的努力,科研人員成功地對6種現存猿類的基因組進行了完整測序,為研究人類進化提供了近距離視角,這被英國《自然》雜志稱為“遺傳學的一個里程碑”。123名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9......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scNET系統,能深入了解細胞在腫瘤等復雜生物環境中的行為變化,有望為疾病治療研究提供新途徑。公報說,當前單細胞測序技術日益成熟......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繪制出一份較為全面的人類基因“隱秘開關”圖譜,有助于推動遺傳疾病等方面研究。人類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上的基因可以被甲基化,這可以使相關基因......
在植物的奇妙世界里,油茶作為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有著超2300年的栽培歷史,其用途廣泛,在全球糧食危機的大背景下愈發受到關注。攸茶(Camelliameiocarpa Hu)是其中一員,......
研究背景在廣袤的農田里,有一種害蟲正悄無聲息地威脅著農作物的生長,它就是粘蟲(Mythimnaseparata)。粘蟲堪稱農業界的“破壞大王”,憑借著強大的遷飛能力和不挑食的習性,所到之處,水稻、玉米......
雜種壞死是一種在植物雜交后代中常見的遺傳不親和現象,表現為葉片壞死、生長遲緩和不育等癥狀。雜種壞死的發生嚴重阻礙了優良性狀的聚合,限制了新品種的培育。早在一百年前,育種家便發現了小麥中的雜種壞死現象,......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所趙久然/王鳳格團隊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Insightsintothegenomic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