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蘑菇調查:網民普遍相信小學生不信工商局
何兵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 工商局信任度為何比小學生還低 漂白蘑菇官方調查與小學生實驗差異大,網民普遍相信小學生 近日,北京市小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已發酵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繼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布“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場抽檢結果后,中國食用菌協會4日又在媒體上表示“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 相反,在一家網站發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記者采訪多位消費者,他們表示選擇不再購買蘑菇。 小學生的實驗一定不科學嗎?公眾為何不相信“權威部門”?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等專家指出,“蘑菇檢測”折射的深層問題發人深省。綜合據新華社電 現象 小學生VS工商局;1122票VS8票 11歲的張皓愛吃烤蘑菇,是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學員。今年2月,媽媽突然禁止......閱讀全文
南寧查獲疑似漂白蘑菇-封存問題蘑菇150多公斤
近日,南寧市工商、質監、衛生、農業部門聯合執法過程中,在西鄉塘五里亭蔬菜批發市場發現疑似用漂白劑漂白的蘑菇,高達150多公斤。 執法人員發現,雪白的蘑菇與身旁帶泥蘑菇形成鮮明對比,拿在手中對比,不帶泥的蘑菇表面比帶泥蘑菇光滑很多。執法人員判斷:這類白蘑菇用正常的自來水清洗很難將斑點全部除去
蘑菇罐頭中漂白劑的測定
——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一、目的與要求:1、掌握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測定S02的方法與原理。2、熟悉72I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原理:??? 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鈉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穩定的絡合物,再與甲醛和鹽酸副玫瑰苯胺作用,并經分子重排后,生成紫紅色的絡合物。顏色的深淺與二氧化硫的濃度
蘑菇罐頭中漂白劑的測定
——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測定S02的方法與原理。 2、熟悉72I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原理: 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鈉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穩定的絡合物,再與甲醛和鹽酸副玫瑰苯胺作用,并經分子重排后,生成紫紅
“漂白蘑菇”官方調查與小學生實驗差異大引熱議
近日,北京市小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已發酵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繼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布“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場抽檢結果后,中國食用菌協會5月4日又在媒體上表示“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 相反,在一家網站發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
野生蘑菇易中毒,食用菇該怎么買?
2016年6月23日,粵北翁源縣發生5人(1名成人,4名青少年兒童)誤食野生蘑菇的嚴重中毒事件,其中造成2人死亡,3人在重癥監護室(ICU)搶救。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毒菇專家李泰輝研究員和鄧旺秋博士對患者家屬采集和食用的野生蘑菇樣品進行鑒定,確認其中含有兩種劇毒蘑菇:裂皮鵝膏(Amanita
生產環節抽檢42個食用菌未現漂白現象
“你們知道蘑菇漂白事件嗎?”昨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北京市副市長夏占義考察順義區木林鎮食用菌基地時,均提出了這個問題。順義區木林鎮食用菌基地稱,食用菌生產過程只靠溫度和水,不施肥不打藥,生產環節不可能添加熒光增白物質,如果有,那也是流通環節添加的。北京市農業局則稱
八旬“蘑菇院士”李玉:“食用菌強國夢”近了
中新網長春6月24日電 題:八旬“蘑菇院士”李玉:“食用菌強國夢”近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4日在北京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領銜申報的《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一等獎。年逾八旬的李玉有“蘑菇院士”之稱,他當天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此次獲獎有利于
漂白蘑菇調查:網民普遍相信小學生-不信工商局
何兵?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 工商局信任度為何比小學生還低 漂白蘑菇官方調查與小學生實驗差異大,網民普遍相信小學生 近日,北京市小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已發酵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繼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布“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
法大教授自檢蘑菇出現熒光-準備起訴北京工商局
出現熒光的口蘑上和蟹棒菇下樣品照片。 針對“蘑菇漂白”事件,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昨天透露,他和學生已自己動手檢測了蘑菇中的熒光物質,參與檢測的學生表示,在22組受檢蘑菇中,有3組在紫外分析儀下出現明顯的熒光物質斑點。何兵表示,已經讓學生草擬
超6成受訪者認為杜絕毒奶粉漂白蘑菇首靠媒體監督
“毒奶粉”、“氫化油”、“漂白蘑菇”等事件被曝光之后,相關行業協會總會發出行業自律倡議。但網友仍有擔心:行業的良性發展,光靠自律夠嗎?行業協會到底應該起到什么作用?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2092人進行的調查顯示,54.3%的人表示“了解”行
蘑菇罐頭中漂白劑的測定: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測定S02的方法與原理。 2、熟悉72I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原理: 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鈉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穩定的絡合物,再與甲醛和鹽酸副玫瑰苯胺作用,并經分子重排后,生成紫紅色的絡合物。顏色的深淺與二氧化硫的濃度成正比,可
中國政法大學一機構向官方申請公開“鮮蘑漂白”信息
11月30日,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就“鮮蘑被漂白事件”,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11月30日下午已經將申請快遞到市工商局辦公室,“希望市工商局能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給予回復”。鮮蘑是否漂白屬應當告知社會的重要政府信息 該“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蘑菇抽檢合格率97%-專家稱熒光增白物質為包裝污染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12月1日公布了近期對北京市場蘑菇產品熒光增白物質的專項監測結果,3個樣品表面檢出熒光增白物質,抽檢合格率為97.73%。據專家分析,蘑菇表面熒光增白物質來自包裝污染。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一名小學生調查發現,如今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熒光增白劑污染,長期吃這
蘑菇表面熒光增白物質是包裝污染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1日公布了近期對北京市場蘑菇產品熒光增白物質的專項監測結果,3個樣品表面檢出熒光增白物質,抽檢合格率為97.73%。據專家分析,蘑菇表面熒光增白物質來自包裝污染。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一名小學生調查發現,如今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熒光增白劑
鮮菇漂白事件官方民間數據差距大謎底仍未揭開
就“鮮蘑菇被漂白”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一事,昨天,北京市工商局向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給予電話回復稱,調查結果已通過該局官網公布,稍后會郵遞書面文件。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對工商局“沒有解釋為何學生張皓的調查數據與該局數據差別之大”表示遺憾
專家帶您了解如何快速鑒別有毒野生食用菌?
野生菌是一道非常美味、新鮮的天然食材,營養成分豐富,盛受廣大美食愛好者追捧。然而,不是所有野生菌都可以食用。有毒野生菌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嚴重時還會奪去生命。每年毒蘑菇中毒事件頻頻發生,正成為我國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存在
教授自檢蘑菇發現熒光續-奶白色黏稠液無處鑒定
蘑菇“漂洗”廠房內,用于“漂洗”蘑菇的池子和工具。“漂洗”廠房內,用于裝蘑菇的筐上殘留有許多白色粉末。“漂洗”蘑菇被箱式貨車運往新發地市場。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追蹤 本報訊?日前,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發博文稱,針對“蘑菇漂白”事件,
小學生查出鮮蘑菇9成漂白-工商局稱不具科學性
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對市場上的鮮蘑菇調查發現,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熒光增白劑污染。專家稱,增白劑被人體過量吸收,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士稱,張皓的實驗及調查結果“不具科學性”。 張皓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學
蘑菇“富含重金屬”還能吃嗎?
菌類是多樣化膳食里不可或缺的好伙伴,但最近蘑菇家族卻因為一則消息而陷入“失寵”的境地。一位自稱曾游學蘇黎世大學醫院病理所的醫生接觸到一位研究真菌的博士。據該博士透露,蘑菇不能多吃,每月最多可以吃200克,因為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特別強,幾乎所有重金屬,如鉛、汞、鎳都會富集在蘑菇中,但人體卻沒有排
小學生調查發現市場上九成鮮蘑菇被增白劑污染
蘑菇一直被認為是富含營養的健康食品,但最近一名小學生調查發現,如今市場上的鮮蘑菇超9成都被熒光增白劑污染,長期吃這樣的蘑菇將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調查蘑菇的孩子是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他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小學員,實驗是在農大的微生物實驗室做的,
青島蘑菇甲醛含量超標-或因保鮮添加防腐劑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蘑菇是人們經常接觸的蔬菜,也很有營養。但是誰能想到市場上鮮嫩的蘑菇竟然有可能包含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青島市場三份蘑菇樣本送檢:甲醛含量均較高 最近記者在山東青島將市場上的蘑菇抽樣進行檢測,結果卻發現了含量較高的甲醛。 提到甲醛,大家還不太
青島市場蘑菇甲醛含量超標-或因保鮮添加防腐劑
中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蘑菇是人們經常接觸的蔬菜,也很有營養。但是誰能想到市場上鮮嫩的蘑菇竟然有可能包含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青島市場三份蘑菇樣本送檢:甲醛含量均較高 最近記者在山東青島將市場上的蘑菇抽樣進行檢測,結果卻發現了含量較高的甲醛。 提到甲醛,
食用菌“富集”重金屬不等于含量超標
近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名為“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的帖子,主要意思是說,由于食用菌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特別強,因此每人每月最多只能吃200克蘑菇。 此外,網上還流傳一個說法:“瑞士人人均壽命80多歲,就是不吃蘑菇的功勞。” 在國民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的今天,一個不脛而走的傳言往往會毀掉一個產業。
蘑菇罐頭中漂白劑的測定:滴定法二氧化硫的測定
一、原理 樣品中的二氧化硫包括游離的和結合的,加人氫氧化鉀使之破壞其結合狀態,并使之固定。 S02+2KOH ?-K2S03+H20 加入硫酸又使二氧化硫游離,可用標準碘液滴定之, K2S03+H2S04 ?-K2S04+H2O+S02 S02+2H20+12 ?-H2S04+
北京食品安全辦:重點防范扁豆和野蘑菇中毒
中秋、國慶兩節將至,本市將迎來食品消費的高峰。今天上午,市食品安全辦發出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嚴防食物中毒的發生。扁豆和野蘑菇成為市食品辦要求市民重點防范的“目標”。 市食品安全辦首先提醒市民,目前氣溫適于各種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有些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作了許多品種的熟食、涼
撫順食藥監局發布毒蘑菇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記者從撫順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近期遼寧省相繼發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導致人員傷亡。為此撫順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發布“毒蘑菇”食品安全消費提示,提醒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歡,不過誤食野生毒蘑菇導致人員傷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特別是眼下的夏、秋季節,更
網傳蘑菇富集重金屬不宜多吃-專家:說法不靠譜
近日,一則“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的帖子在網絡流傳,稱因為食用菌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特強,因此每人每月最多只能吃200克蘑菇,同時以“瑞士人人均壽命80多歲就是不吃蘑菇的功勞”舉例“佐證”。 蘑菇營養味美,是人民群眾喜愛的食物之一。真相到底是什么?記者為此采訪了浙江省農業廳相關專家和省內的食用
福建檢驗檢疫局一物種鑒定方法獲國家發明ZL
日前,從福建檢驗檢疫局獲悉,由該局研發的“福建省原產333號蘑菇品種的SCAR-PCR物種鑒定方法”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ZL授權。 據介紹,該發明將生物技術應用于食用菌菇的分類鑒定領域,提供了一種雙孢蘑菇333號菌株SCAR-PCR鑒定方法,該方法用于特異性地鑒別出雙孢蘑菇 333號菌
如何看待食用菌中的重金屬
關于食用菌中含有重金屬的傳聞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消費者往往一聽“重金屬”幾個字就會大驚失色,再加上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菌類實在太多,一時無法一一加以辨別,有時候即使想買菌類回家豐富一下餐桌,也感覺無從下手。那么,食用菌里面的重金屬真的有那么多嗎?所有菌類都含有超量的重金屬嗎?為此,我們特邀行業專家給
家樂福開放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
家樂福將在上海率先對公眾開放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消費者將有機會于近期參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實驗室,并親手體驗禽畜肉含水量、大閘蟹雙氧水、甲醛含量等食品安全檢測項目。消費者和媒體代表將可通過官方微博定期報名參觀體驗。實驗室建于華東區總部萬里店,初步建立了農藥殘留、亞硝酸鹽、瘦肉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