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炭疽芽孢桿菌的生物學性狀的相關介紹
1、形態與染色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平截或凹陷,排列似竹節狀,無鞭毛,無動力,革蘭染色陽性。本菌在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條件下易形成芽孢。芽孢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其寬度小于菌體的寬度。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氫鈉的培養基中,孵育于CO2環境下,也能形成莢膜,形成莢膜是毒性特征。炭疽桿菌受低濃度青霉素作用,菌體可腫大形成圓珠,稱為“串珠反應”,為炭疽桿菌特有的反應。 [2] 2、培養特性 炭疽桿菌需氧或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中易繁殖,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值為7.2~7.4在瓊脂平板培養24h,生成直徑2~4mm的粗糙菌落。菌落邊緣不整齊,呈卷發狀,在普通肉湯中培養18~24h,管底有絮狀沉淀生長。 [2] 3、抵抗力 繁殖體抵抗力不強,易被一般消毒劑殺滅,而芽孢抵抗力強,在干燥的室溫環境中可存活數十年。煮沸10min或干熱140℃條件下3h可將芽孢殺死。炭疽芽孢對碘特別敏感,......閱讀全文
關于炭疽芽孢桿菌的生物學性狀的相關介紹
1、形態與染色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平截或凹陷,排列似竹節狀,無鞭毛,無動力,革蘭染色陽性。本菌在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條件下易形成芽孢。芽孢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其寬度小于菌體的寬度。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氫鈉的培養基中,孵育于CO2環境下,也能形成莢膜,
關于炭疽芽孢桿菌的相關介紹
炭疽桿菌屬于需氧芽孢桿菌屬,能引起羊、牛、馬等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炭疽桿菌的自然宿主包括草食性野生動物(象、鹿、羚羊等)和家畜(牛、羊、馬、驢和駱駝等)。人類自然感染主要是因為接觸污染的動物尸體和皮毛,接觸被感染動物污染的土壤;也可因食用加熱不充分的病畜肉導致腸炭疽或吸入帶有芽孢的塵埃引起肺炭疽
炭疽芽孢桿菌的致病性的相關介紹
炭疽桿菌可引起各種家畜、野獸和人類的炭疽病,牛、綿羊、鹿的易感性最強,馬、駱駝、豬、山羊等次之,犬、貓、食肉獸則有相當大的抵抗力,禽類一般不感染。實驗動物中,小白鼠、豚鼠、家兔和倉鼠最敏感,大鼠則有抵抗力。 [3] 炭疽桿菌的毒力主要與莢膜和毒素有關,在入侵機體生長繁殖后,形成莢膜,從而增強細
關于芽孢桿菌的芽孢的相關介紹
芽孢又稱為孢子。最先由Cohn在枯草芽孢桿菌中發現,隨后Koch在炭疽芽孢桿菌中發現并對其進行了描述。Cohn闡述了枯草芽孢桿菌的抗熱性,而Koch則詳細描述了炭疽芽孢桿菌的芽孢形成的周期。由于芽孢形成于細胞內部,所以又被稱為內生孢子,最終孢子要從母細胞或芽孢囊釋放出來。 芽孢是自然界已經發現
關于芽孢桿菌的相關介紹
芽孢桿菌屬(Bacillus),細菌的一屬,能形成芽孢(內生孢子)。它們對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強,分布廣,存在于土壤、水、空氣以及動物腸道等處。 芽孢桿菌屬細菌較大(4~10μm),革蘭氏陽性、是嚴格需氧或兼性厭氧的有莢膜的桿菌。該屬細菌的重要特性是能夠產生對不利條件具有特殊抵抗力的芽孢。芽孢桿
炭疽芽孢桿菌的細菌學檢查的介紹
1、涂片鏡檢 病料涂片以堿性美藍、瑞氏染色或姬姆薩染色法染色鏡檢,如發現有典型的炭疽桿菌,即可作出初步診斷,材料不新鮮時菌體易消失。 2、分離培養 取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或血液瓊脂,37℃培養18~24h,觀察有無典型的炭疽桿菌菌落,同時涂片作革蘭染色鏡檢。? 3、動物感染試驗 將被檢病
簡述炭疽芽孢桿菌的血清學檢查
1、Ascoli沉淀反應 由Ascoli于1902年創立,是用加熱抽提待檢炭疽菌體多糖抗原與已知抗體進行的沉淀試驗。在一支小玻璃管內把疑為炭疽病死亡動物尸體組織的浸出液與特異性炭疽沉淀素血清重疊,如在二液接觸面產生灰白色沉淀環,即可診斷。本法適用于各種病料、皮張,甚至嚴重腐敗污染的尸體材料,方
蠟樣芽孢桿菌的相關介紹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又稱仙人掌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β溶血性的桿狀細菌 。經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發現,有些菌株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綜合癥"(Fried Rice Syndrome);另外一些菌株則對其他動物有益。蠟樣芽孢桿菌是兼性厭氧性。與其他芽孢桿菌相
關于球形芽孢桿菌的基本介紹
球形芽孢桿菌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形成亞末端膨大孢子囊和球形芽孢的好氣芽孢桿菌。 在已發現的49個鞭毛血清型中有9個血清型(H1、H2、H3、H5、H6、H9、H25、H26和H48)的菌株對蚊幼蟲有一定的毒殺作用。其中大部分高毒力菌株屬血清型H5、H6和H25,如2362、1593
膠質芽孢桿菌的作用和功效相關介紹
桿菌作用 這類細菌是用作生物肥料的最好菌種,以促進土壤無效磷鉀的轉化,增加土壤磷鉀的供給,提高作物產量,其膠質芽孢桿菌解磷、解鉀、解硅的強度超強。膠質芽孢桿菌能夠產生碳酸酐酶,對二氧化碳的固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桿菌功效 1、分解出長石、云母等礦物中的鉀、硅,也能分解出磷灰石中的磷,具有溶磷
關于炭疽桿菌可導致的病癥介紹
根據感染部位,炭疽可分為以下3種臨床類型: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 皮膚炭疽 占95%以上,通過接觸感染的動物及尸體、皮毛、骨頭等 被感染,包括接觸人體受損的皮膚,但很少見。潛伏期2~6日,開始表現為小丘疹,而后24小時內發展為環狀小水皰,隨之破潰并形成黑色結痂,黑色結痂逐漸增厚,周圍形
關于芽孢桿菌的結構特點的介紹
芽孢桿菌屬于芽孢桿菌科、芽孢桿菌屬,是一類能產生抗力內生孢子的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呈桿狀且外層覆蓋大量的吡啶二羧酸鈣。其皮層位于核心和芽孢殼之間,含豐富的肽聚糖;核心是一種高度濃縮的、惰性的染色體;最外層的外壁為一層肽聚糖壁,且一層或多層的成分為蛋白質的芽孢衣。由于芽孢具有厚而含水量低的多層結構,
關于炭疽桿菌的致病性的介紹
炭疽桿菌可引起各種家畜、野獸和人類的炭疽病,牛、綿羊、鹿的易感性最強,馬、駱駝、豬、山羊等次之,犬、貓、食肉獸則有相當大的抵抗力,禽類一般不感染。實驗動物中,小白鼠、豚鼠、家兔和倉鼠最敏感,大鼠則有抵抗力。 炭疽桿菌的毒力主要與莢膜和毒素有關,在入侵機體生長繁殖后,形成莢膜,從而增強細菌抗吞噬
關于蠟狀芽孢桿菌的癥狀介紹
蠟樣芽孢桿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細菌,在生長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被稱為“芽孢”的“外殼”,把自己保護起來,避免死亡。因此,蠟樣芽孢桿菌比其它細菌更耐熱,常常在加熱的條件下也不會死亡。蠟樣芽孢桿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會“放毒”,其中兩種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兩種
關于蠟狀芽孢桿菌的發現介紹
1950年首次在挪威報告,以后類似的食物中毒在許多國家都有報告。蠟樣芽抱桿菌食物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以夏、秋季最高(6-10月份),引起中毒的食品常于食前保存溫度不當(26~37℃)放置時間較長,使食品中污染的蠟樣芽抱桿菌得以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中毒。 蠟樣芽抱桿菌食物中毒的診斷,很多是
關于蠟狀芽孢桿菌的基本介紹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又稱仙人掌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β溶血性的桿狀細菌 。經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發現,有些菌株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綜合癥"(Fried Rice Syndrome);另外一些菌株則對其他動物有益。蠟樣芽孢桿菌是兼性厭氧性。與其他芽孢桿菌相
炭疽桿菌介紹(二)
?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性 人類主要通過工農業生產而感染。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接觸污染物品可發生下列疾病: 1.皮膚炭疽最常見,多發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飼養員。本菌由體表破損處進入體內,開始在入侵處形成水癤、水皰、膿皰、中央部呈黑色壞死,周圍有浸潤水腫、如不及時治療,細菌可進一步
炭疽桿菌介紹(一)
? 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屬于需氧芽胞桿菌屬,能引起羊、牛、馬等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炭疽桿菌曾被帝國主義作為致死戰劑之一。平時,牧民、農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膚炭疽在我國各地還有散在發生,不就放松警惕。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炭疽桿菌菌體粗大,兩端
枯草芽孢桿菌的相關內容介紹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桿菌屬的一種,CAS號68038-70-0。單個細胞0.7~0.8×2~3微米,著色均勻。無莢膜,周生鞭毛,能運動。革蘭氏陽性菌,可形成內生抗逆芽孢,芽孢0.6~0.9×1.0~1.5微米,橢圓到柱狀,位于菌體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體不
關于球形芽孢桿菌的生物活性的介紹
球形芽孢桿菌(Bacillus phaericus,Bs)廣布全球,是普遍存在于土壤或水域中的一種產芽孢菌,其中部分菌株具殺蟲性能。其殺蟲譜比蘇云金桿菌為窄,一般而言,庫蚊對它最敏感,按蚊次之,多數伊蚊種類對它不敏感,對蚋的幼蟲亦無毒效。Bs在污水中有較大持效,適用于防治污水庫的淡色庫蚊和致倦庫
關于蠟狀芽孢桿菌的生態習性介紹
兼性好氧。生長溫度范圍20~45℃,10℃以下生長緩慢或不生長。存在于土壤、水、空氣以及動物腸道等處。在葡萄糖肉湯中厭氧培養產酸,從阿拉伯糖、甘露醇、木糖不產酸,分解碳水化合物不產氣。大多數菌株還原硝酸鹽,50℃時不生長。在100℃下加熱20min可破壞這類菌。
關于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機制的介紹
競爭作用 枯草芽孢桿菌的競爭作用主要包括營養競爭和空間位點競爭兩個方面。枯草芽孢桿菌在空間位點競爭上占更多優勢,即在動物組織表面或植物體內及植物生長的土壤中快速、大量繁衍和定植,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干擾植物病原微生物對植物侵染,破壞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定殖,從而達到抑菌控病效果。 溶
炭疽桿菌的基本內容介紹
炭疽桿菌屬于需氧芽孢桿菌屬,能引起羊、牛、馬等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炭疽桿菌的自然宿主包括草食性野生動物(象、鹿、羚羊等)和家畜(牛、羊、馬、驢和駱駝等)。人類自然感染主要是因為接觸污染的動物尸體和皮毛,接觸被感染動物污染的土壤;也可因食用加熱不充分的病畜肉導致腸炭疽或吸入帶有芽孢的塵埃引起肺炭疽
關于地衣芽孢桿菌的用途簡介
1、促進腸道內正常生理性厭氧菌的生長,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恢復腸道功能; 2、對腸道細菌感染具有特效,對輕型或重型急性腸炎,輕型及普通型的急性菌痢等,均有明顯療效; 3、能產生抗活性物質,并具有獨特的生物奪氧作用機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降解羽毛 科學家正在利用該細菌降解羽毛,用于農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藥品信息介紹
一、藥品名稱: 通用名:酪酸梭菌活菌膠囊 成份:本品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不低于6.3×106CFU.輔料為淀粉、葡萄糖。 性 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間有灰黃色色斑。略帶特殊氣味,味甘甜。 作用類別: 本品為消化類非處方藥藥品。 規格:每粒420毫克,含酪酸梭菌活菌
關于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的鑒定方法介紹
對于嗜熱脂肪地芽孢桿菌的鑒定,傳統分類中根據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態特性等指標進行鑒定的方法耗時耗力,因此基于分子生物學的鑒定方法不斷發展。2005 年, Daniel R. Zeigler報道了利用 recN 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鑒定地芽孢桿菌屬菌種的研究。研究表明,對于屬、種及亞種水平的分
炭疽桿菌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收集皮膚炭疽的膿液、滲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腸炭疽的糞便以及病人的的血液等送檢,獸尸禁止解剖,可割取耳朵或舌尖一片送檢。將標本直接涂片,沙黃莢膜染色鏡檢,觀察形態及莢膜特征,可以初步幫助診斷,確診應進行血平板分離培養,37℃孵育12~15小時,鉤取可疑菌落,進行青霉素串珠試驗,噬菌體裂解試驗,碳酸
白喉桿菌的生物學性狀
生化反應 可分解葡萄糖和麥芽糖產酸;某些菌株可分解淀粉和糖原,但不產氣。 變異 白喉桿菌形態、菌落和毒力均可發生變異。菌落可由S型變為R型。無毒株被帶毒素基因的β-棒狀桿菌噬菌體所感染而成為溶原性細菌時,便可產生白喉毒素,并可隨細胞分裂而遺傳給子代細菌。 抵抗力 對濕熱的抵抗力不強,對
炭疽桿菌的培養特性
炭疽桿菌需氧或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中易繁殖,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值為7.2~7.4在瓊脂平板培養24h,生成直徑2~4mm的粗糙菌落。菌落邊緣不整齊,呈卷發狀,在普通肉湯中培養18~24h,管底有絮狀沉淀生長。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為酪酸梭菌活菌(芽孢)制劑,能耐受胃酸進入腸道,分泌腸粘膜再生和修復的重要營養物質酪酸(丁酸),修復受損傷的腸粘膜,消除炎癥,營養腸道。并能促進雙歧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生長,抑制痢疾志賀氏菌等腸道有害菌生長,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胺、氨、吲哚等腸道毒素的產生及對腸粘膜的毒害,恢復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