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高溫熱浪加速全球冰川消融
歐洲地區今年夏季持續遭受熱浪襲擊,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這進一步加速冰川融化。據“瑞士資訊”網日前報道,自1850年以來阿爾卑斯冰川的體積大約縮減了60%。照此發展,瑞士1500座阿爾卑斯冰川有半數將在未來30年內消失。不止是在瑞士,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也有許多冰川在融化,凸顯了近年來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及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緊迫性。 報道稱,瑞士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了大約2攝氏度。若不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本世紀末期,瑞士的所有冰川都面臨著全面消融的威脅。 另據瑞士當地媒體報道,因瑞士瓦萊州西南部阿萊奇冰川融化,一架小型飛機的殘骸近日被發現。當地警方已確定飛機零件來自1968年6月在此地墜毀的一架小型飛機,冰川融化使部分殘骸得以顯現。這一事件再次提醒人們今年冰川融化的嚴重性。 今年德國的冰川也在經歷極端融化。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冰川學家奧拉夫·艾森近日對當地媒體表示,“2022年將作為一個......閱讀全文
冰川退縮加速全球化學風化
近日,西北大學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找到了冰川化學風化速率升高的確鑿證據,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該研究基于全球77條冰川5465個徑流樣品的水化學資料,首次評估了全球冰川的化學風化速率,并揭示了冰川風化速率的時空變
全國首個冰川“蓋被子”試驗成效顯著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尤為敏感。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 今年8月5日,該研究團隊利用給冰川“蓋被子”的手段,
研究指出冰川消融使北極汞污染加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82.shtm 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由氣溫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正導致海洋向北極大氣層排放更多的汞,從而給北極生態系統帶來風險。 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
全球首個冰川微生物數據庫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和“亞洲水塔”。除南北極外,它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分布區,現有冰川2萬條以上,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及亞洲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冰川是微生物的天然存儲器,封存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微生物。 現在,中國科學家構建的
減緩消融-科研人員給冰川蓋上“棉被”
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從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氣溫已經連續13個月刷新最高紀錄。這一氣候變化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專家觀測到,今年新疆天山一號冰川的消融速度明顯快于往年。而首次進行的試驗性冰川保護項目“為冰川蓋棉被”目前已進行了一年,取得一定成效。總臺央視記者崔寧
化學指紋揭示喜馬拉雅冰川融化元兇
一項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顯示,被認為導致了喜馬拉雅山脈和西藏冰川加速融化的碳黑粒子,主要來自印度次大陸北部和中國的化石燃料燃燒。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些粒子的來源有助于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污染緩解措施。 目前,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許多冰川正在變薄,因此幾十億依賴季節性冰川融水的人可能受
研究證實:山地冰川消融正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山地冰川加速融化,我國山地冰川也正在經歷強烈消融,冰川徑流總體呈現增加趨勢。冰川加速融化是否會促進底部的溫室氣體釋放至大氣,以及冰川退縮后融水系統是否會釋放或吸收溫室氣體?冰川融水橫向遷移過程會對下游補給區水生生態系統碳循環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些科學問題在中、低緯度山地冰川鮮
北極冰川面積或因高溫降至歷史新低
俄羅斯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局長亞歷山大·弗羅洛夫日前對媒體說,受持續高溫影響,北極冰川面積可能將縮減至歷史新低。 弗羅洛夫說,北極冰川融化速度在6月份創下歷史紀錄。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北極冰川面積在8月將極度縮小,可能創下歷史新紀錄。 弗羅洛夫說,類似的情況在200
科學家向南極運送冰芯保護冰川樣本
人們關于古氣候的大多數知識來自困在冰川中的氣泡。但是由于現代氣候日益變暖,全世界范圍內的冰川正在融化,破壞了珍貴的科學和歷史資源。 英國《衛報》報道稱,現在,研究人員正在嘗試通過向南極點附近的一個倉庫運送冰芯來拯救樣本冰川,即便是在斷電情況下,它們也能夠在那里保持冰凍狀態。倉庫中的第一個樣本將
喜馬拉雅冰川“并沒有迅速消融”
Gangotri冰川“事實上停滯了” 印度冰川學家Vijay Kumar Raina聲稱喜馬拉雅冰川并沒有像預測的那樣迅速退縮,而且在一些情況下還正在擴張,他導致了科學家之間的爭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在2007年說,喜馬拉雅冰川“的退縮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快,而
德研究發現地幔熱流影響格陵蘭冰川融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2日(北京時間)報道,由德國地學研究中心(GFZ)領導的國際研究倡議IceGeoHeat小組報告,格陵蘭冰原正在從下面融化,而這是由地球內部從地幔到巖石圈的熱量流動造成的。研究人員指出,在把冰原作為氣候研究的一部分建立模型時,不能忽視這一影響。相關論文發表于《自然—地質科學
全球有1500萬人受冰川洪水威脅
全世界有1500萬人面臨冰川湖引發洪水的威脅,其中僅4個國家就占了一半以上的風險。近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對冰川湖潰決洪水風險最大的地區進行了首次全球評估,并確定了優先緩解風險的區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2月7日《自然—通訊》。冰川湖泊泛濫可能會使數百萬人處于危險之中,圖為尼泊爾
科學家發現遠古冰川時期存在“生命綠洲”
地球生命如何在嚴酷的遠古冰川時期生存下來一直是個謎。英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近日報告說,他們在澳大利亞找到了當時有大片地區未封凍的證據,說明當地曾是冰川時期的“生命綠洲”。 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韋學院研究人員和澳大利亞同行在新一期《地質學》雜志上報告說,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弗林德斯山
“末日冰川”冰架5年內可能崩塌
在南極洲脆弱的思韋茨冰川腳下,一場令人擔憂的崩塌已經開始。 有“末日冰川”之稱的思韋茨冰川面積與美國佛羅里達州相當,它滑入海洋,形成一個45公里寬的浮動冰架。近日,科學家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一次會議上報告說,由于表面和底面撕裂,這個冰川冰架很可能在未來5年左右裂開。 破壞來臨的最顯著跡象是一組
瑞士科學家給冰川“蓋毛毯”-延緩融化
留住冰川 “蓋毛毯”能不能真的保住冰川? “果真能給每一條冰川、每一座雪山蓋上保溫毛毯,那將對抑制冰川的消融退縮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不失為重要舉措。” 蒲健辰表示,為減緩冰川消融退縮,科學家在想方設法,為冰川蓋上保溫被毯,為冰川設計遮陽傘,在冰川上安裝反光鏡等等,聽起來似天
全球有1500萬人受冰川洪水威脅
全世界有1500萬人面臨冰川湖引發洪水的威脅,其中僅4個國家就占了一半以上的風險。近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對冰川湖潰決洪水風險最大的地區進行了首次全球評估,并確定了優先緩解風險的區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2月7日《自然—通訊》。冰川湖泊泛濫可能會使數百萬人處于危險之中,圖為尼泊爾
自2000年以來,全球冰川縮小了5%以上
一項針對全球超過27萬座冰川的分析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冰川平均縮小了5%以上,損失了約7萬億噸冰,海平面上升了2厘米。隨著氣候變化的迅速發展,冰川融化的速度在過去十年中加快了三分之一以上。2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 “任何程度的氣候變暖對冰川都很重要。”英國愛丁堡大學的N
美公布衛星照片揭示極地冰川加速消融
阿拉斯加巴羅:在阿拉斯加州,每年冬季海冰沿海岸形成,到7月中旬,海冰就會融化或破碎。而阿拉斯加州沿岸海冰的衛星圖像顯示,海冰每年都會大面積消退。左邊圖片是2006年拍攝的,顯示阿拉斯加州的海岸附近依然有大量海冰;而右邊圖片拍攝于2007年,海水中已經沒有任何冰塊。 阿拉斯加波弗特海
景區只管賺錢管理缺失-垃圾包圍甘肅七一冰川
位于祁連山腹地的甘肅“七一”冰川,由于景區管理不善,游客扔棄的垃圾隨處可見,污染了冰川及周邊的環境。 “七一”冰川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在人們的想象中,海拔如此之高的冰川應該是干干凈凈、冰清玉潔的,但是“
冥王星脊狀地形或由冰川形成
當古老冰川消退后,冥王星上奇怪的脊狀景觀留了下來。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經這顆矮行星時,它揭示了令人驚奇的各種各樣的地形。其中一些奇怪的紋理可能來自冰川減退留下的碎冰。 所謂的洗衣板和凹槽狀地形包含幾公里寬且不到100米高的平行山脊。它們不像人類在地球上見到的任何東西。為此,美國加
北極冰川切莫任其因全球變暖而消融
全球變暖,北極冰川消融加速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加速消融。今年夏天,北極冰川覆蓋率已降到了歷史最低點。與此同時,眾多國家的“北極爭奪戰”卻也日益升溫。無視北極冰川危急,各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開采北極地區原被冰川覆蓋的地下石油和天然氣。 由于試圖在北極
冰川消融數據出錯-聯合國氣候官拒辭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23日說,盡管該機構2007年發表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有關“喜馬拉雅冰川消融”的表述存在錯誤,但他不會因此辭職。 帕喬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冰川消融數據確實是個錯誤,冰川消融數據在沒有按照規程展開審核后就予以公
觀察發現格陵蘭島佩特曼冰川出現快速退縮
佩特曼冰川是格陵蘭島最大的海洋終結性冰川之一。與大多數向海洋排放冰塊的冰川一樣,佩特曼冰川也會周期性地釋放出大冰山。但是,與海洋的接觸也意味著變暖的海水一直在從下面融化冰川的冰,這對海平面上升有影響。2002年8月16日,利用美國宇航局Terra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獲取的彼得曼冰
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多次規模相當的冰川進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95.shtm
穩定的冰川現在以驚人的速度迅速退縮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格陵蘭島的一個曾經高度穩定的冰川現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縮,這可能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溫度上升的影響。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從2018年到2021年,格陵蘭島的Steenstrup冰川經歷了一個重大轉變。該冰川已經后退了大約5英里,厚度減少了20%,并看到它
云南多座雪山冰川面積退縮-專家稱難以遏制
云南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奇觀 黃金周長假進入尾聲,作為旅游大省的云南,依然以它無窮的魅力吸引著四方游客前來踏訪。然而許多游人發現,與曾經在網絡上看到的云南玉龍雪山、梅里雪山的圖片相比,自己登上雪山后的景象已不再如圖片上壯觀。 第二次到云南旅游的山東游客殷利站在飛來寺景區遠眺梅里
南極洲“末日冰川”正走向災難性崩塌
南極洲的思韋茨冰川被稱為“末日冰川”并非浪得虛名。如果這座巨大的冰川完全融化,可能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5厘米。更糟糕的是,預計這將引發覆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更大面積的消失,造成海平面上升3.3米的災難性后果,并威脅到紐約、加爾各答和上海等城市。為了以研究并預測“末日冰川”崩塌的時間,2018年,美國和
首次!航空遙感系統獲取山地冰川有效探測數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8.shtm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及武漢大學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區組織實施冰川透視航空與地
研究發現:我國各大山系冰川運動速度正在減小
記者1月4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年來通過對我國冰川運動速度的研究發現,國內各大山系冰川的運動速度正在減小。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人員根據國內現有的山谷冰川運動速度資料為基礎,分析研究了中國冰川運動速度的研究現狀與取得的主要成果,總結了冰川運動監測
中國首位,姚檀棟獲得冰川學界最高榮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32.shtm 2月24日,國際冰川學會(International Glaciological Society,簡稱“IGS”)發布2023年度Seligman Crystal獎評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