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巨頭研發重心紛紛向中國轉移
全球第二大醫藥巨頭默沙東公司于上周宣布在中國成立亞洲研發總部,進行創新藥物的研發,并且默沙東承諾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投入15億美元(約合96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新的亞洲研發總部是這一計劃的一部分。 據介紹,隨著歐美受金融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等,以及越來越多的ZL藥到期、新藥上市數量不足等,令跨國制藥巨頭銷售收入增長減緩。越來越多的全球制藥企業將研發重心轉移到中國這片發展向好且穩定的市場。 新品將涉及糖尿病及女性健康產品 記者了解到,默沙東亞洲研發總部預計一期工程將于2014年完工,屆時將有約600名工作人員在此進行藥物研發、轉化性研究、臨床開發、注冊事務及外部研發項目。據默克實驗室總裁金彼得透露,其實默沙東在中國的研發團隊遠遠不止600人,還有許多合作伙伴包括公司和大學的實驗室等,建立了一個更廣泛的研究網絡,公司非常看好中國的市場環境和人才優勢。 默沙東中國主席兼總裁馮納璽表示,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新產品在......閱讀全文
2012醫藥巨頭動態盤點
輝瑞 前三季度輝瑞共收入43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凈利潤82.6億,同比下降4%。立普妥銷量繼續下滑,Q3全球銷量跌幅達71%,前三季度銷售額共33.6億美元。第二暢銷藥Lyrica 30億美元的銷售額和12%的增長率回天乏力。 今年輝瑞在美國和歐盟、英國共有9個新藥獲批
-內外資巨頭爭相下注-生物醫藥“錢”景可期
日前,“BIO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公布的一組來自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中國處方藥市場預計將以2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并將在2020年達到3150億美元,而2012年,中國處方藥市場規模僅為480億美元,市場提升空間巨大。 競相投資 10億美元的投資,幾乎被一致認為是“最資
光谷生物城進入“收獲季”-輝瑞等國際醫藥巨頭入駐
光谷生物城辦公樓林立 昨日,當記者找到鮑俊華時,他正躺在醫院里休息。 頭一晚,這個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投資服務中心主任,向醫生告假,頂著腰部疼痛在機場里挺了3個小時,和他的招商團隊一道,迎接來漢簽約的美國基因專家余國良。 明日,在光谷生物城7人招商小組
醫藥生物行業投資研究報告:國際巨頭加緊布局細胞治療
事件 2018年1月17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生物制藥公司新基制藥正討論收購專注于癌癥細胞免疫治療的公司JunoTherapeutics,并可能在未來數周達成協議,受此消息刺激,周三美股JUNO大漲51.86%,報收于69.25美元。 點評 Juno走出低谷,CAR-T細胞
羅氏:“制藥+體外診斷”-生物醫藥巨頭打造行業標桿
?? 1。 羅氏憑借“體外診斷+藥物治療”兩大業務的有機組合成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的巨頭,其三大明星單抗占據全球腫瘤藥物銷售額的前三位,而憑借免疫、分子等幾乎所有體外診斷細分領域產品,公司在該領域也占據市場榜首地位。 2。 三大明星單抗以及化學發光診斷產品等不斷推出的重磅產品是公司行業領先地位的保證
對沖基金大佬盯上醫藥巨頭ZL
據路透社報道,因成功預測2008年次貸危機而名聲大噪的Kyle Bass,計劃挑戰幾家全球最大制藥公司頂級品牌所使用的ZL。 Bass是總部位于達拉斯的對沖基金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 L.P.創始人,他認為一些制藥公司獲得ZL的方式有待商榷,因此他準備選擇約1
外資巨頭裁員或重塑醫藥市場格局
2014年裁員最多的外資藥企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美國安進公司,該公司裁員4522人,原因是關閉西雅圖等地的公司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人才流動,關系著中國藥品市場業務結構和市場格局的重塑。 其次裁員最多的是諾華公司,藥品ZL到期、價格壓力,政府對于藥品安全的監管以及仿制藥的競爭等因素,使
國際醫藥巨頭瘦身-為中國藥企帶來機遇
??????? 以做強為主要導向的國際藥企巨頭并購 4月下旬以來,差不多全球排名前10的醫藥公司紛紛展開并購。這次并購潮與以往有所不同。過去,并購的目的是做大,這次以做強為主要導向。如葛蘭素史克(GSK)與諾華進行資產置換,GSK將腫瘤事業部整體出售給諾華,而GSK將獲得諾華除流感疫苗以外的疫苗業
海外巨頭全資諾華集團收購信瑞諾醫藥
近日,諾華集團官微宣布就收購信瑞諾醫藥達成協議,諾華于2023年8月收購了Chinook,因而持有信瑞諾醫藥的部分股權。根據此項協議,諾華將收購信瑞諾醫藥的其余股份,交易完成后信瑞諾醫藥將整體整合入諾華中國。 諾華集團官微宣布,就收購信瑞諾醫藥達成協議。信瑞諾醫藥是一家專注于腎臟疾病及相關治療
醫藥巨頭助西北大學建社區實驗室
近日,來自陜西省的52名中學生,來到西北大學的“百健艾迪—西北大學中國社區實驗室”,進行了PCR(聚合酶鏈反應)、細菌轉化等多項科學實驗體驗學習。 據悉,該實驗室由美國生物醫藥巨頭百健艾迪公司和西北大學共同設立,是該公司在華設立的首個社會公益性質的社區實驗室,也是一個以生物醫學科學實驗為主
三大醫藥巨頭態度迥異-政策疑云籠罩“藥房托管”
在 深 圳 華 大 基因的實驗室里,擺放著 百 余 臺 超 級 測 序儀 ,成 百 上 千 名 基因、遺傳和生物學方面 的 科 學 家 正 在 廢寢 忘 食 地 進 行 著 各種試驗,他們雄心勃勃地要通過“改變世界 ”來 實 現 他 們 的“中國夢”。這家機構對外宣稱,他們已建立了大規模
制藥巨頭賽諾菲杭州濱江醫藥生產基地破土動工
7月20日,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全球著名的制藥集團賽諾菲-安萬特總投資達4.1億元人民幣的濱江醫藥生產基地破土動工。該生產基地占地面積44775平方米,預計將于2012年落成,產能將達1.6億個包裝單位,并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能,成為集團面向亞洲其他市場的重要出口基地。同時,為配
中關村生物醫藥園-打造中國生物醫藥孵化平臺
??? 中關村生物醫藥園地處號稱“中國硅谷”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周圍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5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等13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科學儀器、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資源非常豐富,創業環境獨具一格。 2004年4月,中關村上地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金一千萬,
福布斯:強生、百時美新藥收入占比遠超其它醫藥巨頭
當前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每個制藥商都在拼命進行新藥的研發和上市。那么,究竟有多少公司是真正向市場投放了有價值的新藥呢? 最近一篇發表在《福布斯》雜志上的行業評論文章中,作者統計了過去5年和10年里13個制藥巨頭獲批的新藥數量,以及新藥占公司年收入的百分比。結果表示百時美和強生兩家公
醫藥巨頭賽諾菲內部人自曝行賄500中國醫生
近日,代號為“培根”的爆料人向本報記者提供了四份材料,舉報世界醫藥巨頭法國賽諾菲公司(Sanofi,歐洲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SAN;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NY),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國北京、上海、杭州及廣州的79家醫院,503位醫生,借“研究經費”(“研究者費”)名義,支付約169萬元的
生物醫藥(1)定義
制藥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藥產業由 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創新成本高、 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產業技術新知識、新方法、新領域層出不窮,相關人員只有相互學習,才能保證知識及時更新。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
醫藥巨頭承認-這種新冠疫苗有致命副作用,將啟動賠償
導讀:世界醫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認,其和牛津大學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可導致致命副作用。世界醫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法庭上首次承認,其和牛津大學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可導致致命副作用——血栓+血小板計數低!簡稱”TTS“,即血栓形成伴血小板減少綜
醫藥市場比重僅為5%-生物醫藥發展亟待提速
中國生物制藥的比重相對世界水平較低,發展亟待提速,在剛剛落幕的BIO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生物制藥領域研究專家指出。 近年來,全球醫藥市場的發展重心正在逐步從小分子化學藥轉向大分子生物藥,后者在全球醫藥市場的比重從2006年的13%攀升至2010年的17%。 雖然中國政府將生物產業確定
生物醫藥展|2024中國(西安)生物醫藥、制藥展覽會
2024中國(西安)生物醫藥、制藥展覽會時間:2024年4月-25日?~ 2024年4月-27日地點:西安臨空會展中心為生物醫藥創新發展添動力?——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
對話西氏中國總經理王維濤:全球醫藥包裝巨頭如何發展
近幾年,疫情的爆發讓各行各業認識到醫藥產業的重要。在醫藥產業局勢變幻的背后,培養基、生物反應器、細胞株等生命科學工具領域名詞,引起了行業內熱議。?作為醫療行業觀察者,動脈新醫藥近期推出了生命科學工具賽道的系列文章。在不斷了解產業發展的同時,動脈新醫藥觀察到在醫藥產業鏈的背后,但凡涉及到藥品和給藥,還
變革時代的生物醫藥發展—聚焦中國生物醫藥高層峰會2015
中國生物制藥產業正經歷著非常快速的發展。 據統計,生物醫藥領域2014年實現收入和利潤增速13.95%和11.82%,成為為數不多的遠超GDP增速的行業之一。到2015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未來5—1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將保持12%—20%左
邁向生物醫藥色譜新時代第13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會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5月6日,由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北京色譜學會主辦,延邊大學融合學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吉林省延吉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玉奎任會議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桂斌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劉虎威任會議主
嘉和生物“聯姻”億騰醫藥:生物醫藥領域的破局與新程
近期,生物醫藥行業迎來了重大消息: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宣布合并,這一通過換股實現的反向收購并非簡單的商業組合,而是雙方深思熟慮后,為開拓新局、謀求長遠發展的戰略抉擇。 【并購核心:研發專長VS商業化實力】 嘉和生物一直專注于腫瘤及自體免疫藥物領域,多年來深耕研發,構建了豐富且創新的候選藥物及管
強化激勵做強生物醫藥
近來,上海、江蘇、河北等地通過協助龍頭企業定制研發實驗室、提供技術服務平臺、加快企業培育孵化等形式,加強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全方位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健康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以及技術突破等多方面推動下,逐步實現從傳統向創新的轉型升
-生物醫藥產業財富前瞻
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
能源巨頭布局綠色能源領域-生物燃料行業迎擴容機遇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本周以來美生物燃料公司集體大漲。KiOR Inc、Biofuel Energy累計周漲幅達98.78%、100.96%,前者是將多種碳纖維生物質轉化為優質纖維質汽油和柴油,后者主營乙醇及其關聯產品。另一家生物燃料廠商Pacific Ethanol,隔夜股價創出近期新高,
當失意的制藥巨頭遇上亟待金主的生物新秀
盡管收購并購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十余年,如巨頭輝瑞從2000年開始并購華納蘭伯特和法瑪西亞,之后又并購惠氏,成為全球范圍內數一數二的制藥企業。爭搶中小型制藥公司的趨勢卻在最近一兩年集中爆發,壓力主要來自ZL到期的威脅,和新領域的藥物競爭。 腫瘤藥物公司麥迪韋遜(Medivation)是最為搶手的一
-當國家大力唱贊“中醫藥”時,生物醫藥該何去何從?
國家大力唱贊“中醫藥” 2月16日,CFDA通過官網披露:依據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6〕10號),規定取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 2015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2016年1月
誰為生物醫藥轉化研發買單?
最近赴藥明康德公司參加生命化學獎獲獎人聚會,聽其研發副總裁陳曙輝博士介紹了公司最近推出的“Idea-VC-CRO”(創新思路-風險投資-研發服務)的輕資產新藥開發服務,心頭為之一亮。多年的科研成果應用轉化難題看來有解了。 各屆各級政府無不痛感科技投入的經濟效益低下,反復呼吁產學研結合,大四興
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多點開花
編者按 2017年對于全球生物醫藥研發來說是多點開花的一年,多個新藥研發創里程碑式紀錄。2017年也是中國的“新藥元年”,在政策扶持下大批新藥獲批上市,中國藥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 在春節來臨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劉昌孝為讀者獻上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新春賀禮”